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承祧的意思、承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承祧的解释

(1).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诏》:“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天潢分派足承祧,继述訏謨更自饶。”

(2).指承继为后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十章:“ 黄6*敬旃 的身体毕竟不及 牛维新 几个同学的好,大概因为是独子,而又承祧了几房,自幼被居孀的母亲过于溺爱了一点罢。”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承祧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承祧是汉语中具有宗法制度色彩的复合词,本义指承继祖先的宗庙祭祀。《汉语大词典》将其解释为"承奉祖庙的祭祀",后引申为继承家族宗嗣的核心含义。该词由"承"(接受、接续)与"祧"(远祖庙)构成,其核心语义包含以下三方面:

  1. 宗法传承

    传统宗族观念中,承祧特指嫡长子继承家族主系香火的行为,《礼记·丧服小记》载"承重孙,承祧之谓也",强调长房长孙在祭祀体系中的正统地位。现代《辞源》指出该词"旧指承继先代奉祀祖庙",突显其在宗族制度中的特殊功能。

  2. 法律沿革

    清代《户部则例》规定"嫡子独承宗祧",民国时期民法继承编仍保留"宗祧继承"条款。中国社科院《法学词典》记载,这一制度直至1950年《婚姻法》颁布才正式废止。

  3. 文学应用

    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隐喻文化传承。如清代沈复《浮生六记》写"余虽系承祧,而堂上无老亲",现代学者钱钟书在《管锥编》中亦用此词讨论文化延续性。

权威典籍中,《周礼·春官》"守祧掌守先王先公之庙祧"最早系统记载相关礼制,东汉郑玄注"祧,迁主所藏之庙"进一步明确其祭祀内涵。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在《古代汉语》教材中特别强调,理解"承祧"需结合周代宗庙制度与嫡长子继承制的关联性。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承祧”的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1. 宗庙祭祀
    指承继并主持祖先宗庙的祭祀活动,即延续家族对祖先的供奉礼仪。例如南朝梁沈约《立太子诏》中提到的“守器承祧”,强调宗庙传承的职责。

  2. 嗣子继承
    特指家族中因无男性子嗣,通过过继(又称“立继子”)的方式延续香火。传统上会选择同姓同宗、血缘较近的子侄辈作为继承人,以维护宗法制度。


制度背景


文献用例


相关概念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宗法制度或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历史典籍或宗族文化研究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白影珠帛兰船不消冲踤出粮春女打矾代斵道魁等差低眉丁一卯二杜十姨焚榇讽玩拂煦改絃贡公喜宫苑豪忽浩如烟海阖户何所厚待还駡悔怅钾肥竭命禁近语霁山坑冶课征口报两脚书橱剺面遴汰马蹄决明盟歃谋识汽车尾气污染綦辙畦畤曲从山偈恃爱室舍收容所属丝言嘶嗄司空绥安台城逃跑饕沓调频喂养物鬽鰕槎陷身囹圄闲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