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祧的意思、承祧的详细解释
承祧的解释
(1).承继奉祀祖先的宗庙。 南朝 梁 沉约 《立太子诏》:“自昔哲后,降及近代,莫不立储树嫡,守器承祧。”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封神演义》第一百回:“天潢分派足承祧,继述訏謨更自饶。”
(2).指承继为后嗣。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十章:“ 黄6*敬旃 的身体毕竟不及 牛维新 几个同学的好,大概因为是独子,而又承祧了几房,自幼被居孀的母亲过于溺爱了一点罢。”
词语分解
- 承的解释 承 é 在下面接受,托着:承重。承受。 担当,应允:承担。承当。承包。承做。承认。 受到,蒙受:承蒙。承恩(蒙受恩泽)。 继续,接联:继承。承平(指社会比较持久安定的局面)。承前启后。 顺从,迎合:奉承。承颜候色(顺着别人颜色办事)。 姓。 启 笔画数:; 部首:手; 笔顺编号:
- 祧的解释 祧 ā 古代称远祖的庙。 承继先代:承祧。一子兼祧。 把隔了几代的祖宗的神主迁入远祖的庙:不祧之祖。 笔画数:; 部首:礻;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承祧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以下是关于“承祧”的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宗庙祭祀
指承继并主持祖先宗庙的祭祀活动,即延续家族对祖先的供奉礼仪。例如南朝梁沈约《立太子诏》中提到的“守器承祧”,强调宗庙传承的职责。
-
嗣子继承
特指家族中因无男性子嗣,通过过继(又称“立继子”)的方式延续香火。传统上会选择同姓同宗、血缘较近的子侄辈作为继承人,以维护宗法制度。
制度背景
- 过继形式:若婚后无子或仅有女儿,需从同宗同辈中选立继子,确保家族世系不断。例如“一子兼祧”指一子同时继承本房与过继房的双重宗祧。
- 社会意义:古代将承祧视为家族存续的核心,涉及财产、地位继承,甚至影响政治权力交接(如帝王立储)。
文献用例
- 唐代韩愈在《顺宗实录》中用“承祧”描述太子继承大统的责任;《封神演义》以“天潢分派足承祧”强调宗族血脉的正统性。
相关概念
- 出祧:与承祧相对,指将本房子嗣过继给其他房支,常见于兄弟或近亲之间。
- 不祧之祖:指功绩显赫、无需迁入远祖庙的祖先,象征其地位的不可替代性。
若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宗法制度或具体文献背景,可参考历史典籍或宗族文化研究资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承祧》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接受、承担”。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丿”和“示”,其中,“丿”表示机械的承载和持续,“示”表示神圣的东西。根据《康熙字典》,《承祧》的总笔画数为12。
这个词的来源可追溯至古代。它的繁体字写作「承祐」。在古时候,写《承祧》这个汉字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因为汉字的书写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有所改变。但无论当时的写法如何,其含义都保持一致。
以下是一个关于《承祧》的例句:父亲把家里的责任『承祧』在自己身上,是一位负责任的家庭支柱。
在词语的组词方面,《承祧》可以与其他词语结合使用,例如:承受、承载、承办等。它们都是与“承”字相关的义词。
我们也可以寻找与《承祧》相反意义的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反义词可能是“放弃”或“拒绝”,表示不接受或不承担某项责任或任务。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