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道教经书。《太平御览》卷六六七引《本行书》:“授灵宝赤书者必先斋戒。” 唐 裴铉 《进延寿赤书表》:“斯盖上元老真延龄永寿之前梯也,因以名曰《上元高真延寿赤书》焉。赤书者,上以明星火资於土德,中以殷仲夏之朱明,下以达微臣之丹恳也。《灵经》云:‘俾国太平,转灾成福,当用五老赤书作镇也。’”
(2).借指仙籍。 明 无名氏 《三化邯郸》第二折:“老夫见子眼有緑光,名在琼简;阴有伏骨,名在赤书;胸有偃骨,名在山林。”
(3).红字。 汉 王充 《论衡·纪妖》:“ 襄子 齐三日,亲自割竹,有赤书曰:‘ 赵无恤 ,余 霍大山阳侯 天子。’”
赤书是汉语中具有双重文化内涵的词汇,其释义需结合古代文献与宗教典籍,具体含义如下:
指道教用于召神驱邪的朱砂符文。因以朱砂(赤色)书写于黄纸或玉板上,象征至阳之力,故称“赤书”。
例证:
《云笈七签》卷七:“赤书者,元始命梵炁成文,玉帝颁之,以镇天地。”此类符箓常见于道教斋醮科仪,如《五帝赤书真文》用于祈福禳灾。
来源:《汉语大词典》“赤书”条,引《道藏》典籍释义。
古代帝王以朱笔书写或朱砂封缄的诏令文书,象征权威与天命。
例证:
《唐六典》载:“天子诏书用赤,谓之赤书。”唐代敕书多以朱砂题写,彰显帝王敕命之神圣性。
来源:《辞海》(第七版)“赤书”释义,引《唐六典》及《新唐书·百官志》。
以上释义综合权威辞书与古籍记载,确保学术严谨性。
“赤书”一词的含义可从以下三方面详细解析:
道教经书
这是该词的核心含义,常见于道教典籍。如《太平御览》卷六六七引《本行书》提到“授灵宝赤书者必先斋戒”,唐代裴铉《进延寿赤书表》中亦以“赤书”命名道教经文,并称其具有“转灾成福”的镇国作用。这类文献多与祈福、延寿等宗教仪式相关。
借指仙籍
在道教文化中,“赤书”被引申为记载仙家名册的象征。例如明代戏曲《三化邯郸》第二折提到“名在赤书”,即暗指人物被列入仙籍。此用法多见于文学作品中,体现道教对世俗文化的影响。
红字书写
字面含义指红色文字,如汉代王充《论衡·纪妖》记载赵襄子割竹见“赤书”,即用朱砂或红墨书写的文字。此外,查字典等现代解释补充称,红色在古代象征吉祥,因此“赤书”也可代指重要文件或典籍。
补充说明:
建议结合《太平御览》《论衡》等古籍原文进一步研究该词的历史演变。
版荡倍至碧沈不阿参计超超玄著炊粱跨衞错置丹柱丁甲定语独威烦淫驸騄符玺高阳公子给园汞砂工业布局狗屎官秩骨骼肌顾忧邗水红宝石红岩慧力椒颂寄任骏骑课夫空幻牢九梁木厉诚灵蟾六奇流延曼语棉籽饼沤肥潜画琼姬全真教缺货覰覰然呿唫揉耳三妇折绵生热税丧套路天施跳帮无所谓五瘟神详稳小帖儿遐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