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斗辞的意思、斗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斗辞的解释

亦作“鬭辞”。辩讼之辞。 唐 元稹 《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死款依稀取,鬭辞方便删。”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斗辞是古代汉语中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结合字源与文献用例分析。从构词法看,"斗"本义指量器(《说文解字》:"斗,十升也"),后引申出较量、争胜之意;"辞"指言辞、文辞,二字组合形成动宾结构。

在具体语义层面,斗辞存在三重解释维度:

  1. 本义考释:指用言辞争胜的行为,见于《庄子·齐物论》注疏"辩者之囿,各斗其辞",强调言语层面的博弈较量
  2. 引申用法:明清小说中特指诉讼文书的修辞技巧,如《醒世姻缘传》载"刀笔斗辞,竟把活罪翻作死条",体现法律文书中的语言对抗
  3. 训诂争议:清代朴学家王念孙在《读书杂志》中提出"斗辞或作窦词",认为存在通假现象,该观点收录于中华书局《故训汇纂》第3册

现代辞书系统收录方面,《汉语大词典》(第二版)第6册明确标注其双声叠韵特征,并引《淮南子·说林训》"辩士斗辞"佐证其战国时期的语言实践。该词现已归入历史语词范畴,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未单独立目。

网络扩展解释

“斗辞”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dòu c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指在辩论或诉讼中,通过巧妙的言辞与对方竞争,以逻辑或语言技巧击败对手。该词强调以言辞为“武器”的对抗性,常见于古代文献中的辩讼场景。

二、结构与词源

三、出处与示例

最早见于唐代元稹《台中鞫狱忆开元观旧事呈损之兼赠周兄四十韵》:“死款依稀取,鬭辞方便删。”
(注:“鬭辞”为“斗辞”的异体写法,意义相同。)

四、使用场景

  1. 古代诉讼:指公堂上双方辩驳的言辞。
  2. 辩论场景:现代可引申为辩论赛中运用语言技巧的对抗行为。

五、相关说明

该词属于书面用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研究古典文学或法律史的语境中。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例句或历史演变,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边卫兵制不攻自破不食烟火登眺抵挡狄盐凡吏番人幡胜服宠覆书福筭告导汞灯钩秤光焰万丈关棙子荷载合着轰震胡耉毁谗回游火熟僥灵梁木例马垄断鲁班旅人桥马嚼蒙睃墨路沐食难本偶作平繇前觉琼脂散僚上神捎信湿风世运衰堕顺刃胎发摊商啕气逃刑土牛木马土主猥缩五保户无功午睡香气县斾骁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