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绝的意思、二绝的详细解释
二绝的解释
(1).同时并称的两种卓绝的技艺。指 南朝 陈 顾野王 所画古贤和 王褒 为它写的赞。《陈书·顾野王传》:“ 宣城王 为 扬州 刺史, 野王 及 琅邪 王褒 并为宾客。王甚爱其才。 野王 又好丹青,善图写,王於东府起斋,乃令 野王 画古贤,命 王褒 书赞,时人称为二絶。”后亦以“二絶”为称颂别人二种绝艺之典。 宋 苏轼 《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蜂腰鹤膝嘲 希逸 ,春蚓秋蛇病 子云 。醉里自书醒自笑,如今二絶更逢君。”此指 孔宗翰 的诗和草书。
(2).同时并称的两位才行卓绝的人物。指 北齐 的 苏珍之 和 宋世轨 。《北齐书·循吏传·宋世轨》:“ 世轨 ,幼自严整。好法律,稍迁廷尉卿……时大理正 苏珍之 亦以平干知名。寺中为之语曰:‘决定嫌疑 苏珍之 。,视表及里 宋世轨 。’时人以为寺中二絶。”
词语分解
- 二的解释 二 è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 双,比:独一无二。 两样,别的:二话。不二价。 两 笔画数:; 部首:二; 笔顺编号:
- 绝的解释 绝 (絶) é 断:绝种。绝缘。绝嗣。绝情。绝迹。断绝。杜绝。灭绝。空前绝后。 尽,穷尽:绝命。绝望。绝境。绝棋。气绝。 极,极端的:绝妙。绝密。绝壁。绝无仅有。 独特的,少有的,没有人能赶上的:绝色
网络扩展解释
“二绝”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其解释及典故来源如下:
一、两种卓绝的技艺
- 历史典故:
指南朝陈时期,顾野王所绘的古贤画像与王褒为其撰写的赞文。两人合作的作品因书画俱佳,被时人并称为“二绝”。例如《陈书·顾野王传》记载,宣城王命顾野王作画、王褒题赞,成就了这一美谈。
后世延伸: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用“二绝”赞颂孔宗翰的诗文与草书(《和孔密州五绝》),体现对两种卓越才能的称颂。
二、两位卓绝的人物
- 代表人物:
指北齐的苏珍之与宋世轨。二人均以法律才能闻名,前者擅长决断疑难案件,后者精于剖析案件本质,被并称“寺中二绝”。
其他补充
- 语言结构:
“二”表数量,“绝”强调无可超越,组合后形容两种事物或人物在某一领域达到极致。
- 现代用法:
可用于夸赞某人兼具两种顶尖技能,或形容两个事物形成鲜明对比(如“冰火二绝”)。
如需进一步考证原始文献,可参考《陈书》《北齐书》及苏轼诗作。
网络扩展解释二
二绝(èr jué)是一个汉字词语,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分别是“二”和“绝”。其中,“二”是一个基本的汉字部首,表示数字二;而“绝”是一个单独的汉字,意为断绝、绝对等。
拆分部首和笔画:
- “二”部的拆分是“一”+“一”,笔画数为2;
- “绝”部的拆分是“纟”(纟是红色的丝带)+“夬”(夬表示刀),笔画数为8。
来源:
“二绝”一词源自古代汉字,所以在繁体中使用的是“二絕”而不是“二绝”。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我们可以通过字帖和古籍来了解古代汉字的写法,并可以看到“二绝”的古代写法,但这个信息可能比较难找到。
例句:
1. 这幅画的艺术性堪称二绝。
2. 他的绘画技巧非常高超,简直是一绝中的二绝。
组词:
二绝没有很多常用的组词,因为它通常独立出现。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上下文将其与其他词汇组合使用,例如“艺术二绝”、“诗词二绝”等。
近义词:
一绝、终极、极品
反义词:
普通、平庸、平凡
希望这些信息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