蛾伏的意思、蛾伏的详细解释
蛾伏的解释
亦作“ 蛾服 ”。俯身伏地,表示顺从。 清 林则徐 《鸦片奏案·附录祭文》:“始犹范彼狼奔,继即帖然蛾服。” 章炳麟 《安君颂》:“ 清 吏总督以下,皆蛾伏道周,如謁万乘。”
词语分解
- 蛾的解释 蛾 é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蛾 ǐ 古同“蚁”。 笔画数:; 部
- 伏的解释 伏 ú 趴,脸向下,体前屈:伏卧。伏案读书。 低下去:此起彼伏。 屈服,承认错误或受到惩罚:伏法。伏输。伏辩(伏罪的供状,亦作“伏辨”)。 使屈服:降伏。降龙伏虎。 隐藏:伏兵。埋伏。 农历划分夏季最
网络扩展解释
“蛾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俯身伏地以示顺从。以下是详细解析:
1.基本释义
- 含义:指像蛾子或蚂蚁一样贴伏于地面,表示屈服或恭敬的姿态。该词常与“狼奔”形成对比,前者形容顺服,后者形容慌乱逃窜。
- 词源:出自清代林则徐《鸦片奏案·附录祭文》:“始犹范彼狼奔,继即帖然蛾服。”章炳麟《安君颂》中也有用例:“清吏总督以下,皆蛾伏道周。”
2.延伸解析
- 通假字现象:部分文献中将“蛾”通假为“蚁”,可能与蚂蚁群体匍匐的习性相关,但主流解释仍以“俯身”动作为主。
-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正式语境,描述臣服、归顺的状态,如官员对上级的恭敬态度或战败者的屈服。
3.注意易混淆释义
- 个别非权威资料(如)提到“蛾伏”有“潜伏、隐藏”之意,但这一解释缺乏古籍用例支持,可能是对“蛾”字单独含义(如蛾类夜间活动习性)的引申误读,建议以主流释义为准。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匍匐、拜伏、臣服
- 反义词:桀骜、反抗、昂首
建议在阅读古籍或正式文本时,结合上下文判断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清代奏章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蛾伏(é fú)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蛾子停在树上安静地待着。下面是有关蛾伏的具体内容。
拆分部首和笔画:
蛾伏的拆分部首是虫(chóng),表示与昆虫有关。它总共有10个笔画。
来源:
蛾伏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车攻》一篇中的诗句:“疆蛾同子,蜾与蠋矣。”这个诗句中的“蛾”指的就是蛾子,在这里表示蛾子的伏止,也就是蛾子停留在树上安静待着。
繁体:
蛾伏在繁体中的写法依然是「蛾伏」,没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蛾字在“蛾伏”一词中的写法没有太大的变化。古代使用的字体和现代有所不同,但整体结构基本相似。
例句:
1. 黄昏时分,蛾伏在树枝间,如同一颗静止的珍珠。
2. 草丛中的蛾子轻轻地蛾伏,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
组词:
蛾伏这个词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起来形成新的词组,例如:“蛾子”、“伏在”等。
近义词:
与蛾伏意思相近的词语有“蛾附”、“蛀伏”等。
反义词:
与蛾伏意思相反的词语有“蛾飞”、“蛾翩”等。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其他问题,我将很乐意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