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以忍让处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二》:“ 唐 娄师德 ,其弟守 代州 ,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者,洁之乃已。’ 师德 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其自乾耳。’”
(2).指经得起得失、荣辱等人事之变。 宋 陆游 《秋兴》诗:“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满鬢。”
“耐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以忍让处事
指在人际交往或处理事务时保持忍耐和宽容的态度。例如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中记载,唐代名臣娄师德教导其弟面对他人挑衅时,即使被唾面也要“使其自乾”,不可擦拭,以此强调隐忍的重要性。
经得起人事变迁
指能够坦然面对人生中的得失、荣辱等变化。如陆游在《秋兴》诗中写道“平生最耐事,霜雪亦满鬓”,借自身经历表达历经沧桑后的豁达。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探究具体典故或用法,可参考古籍《能改斋漫录》或陆游诗作。
《耐事》是一个具有深刻含义的词语,它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挫折或痛苦时能够坚持、忍耐和适应的品质。这个词强调了一个人在逆境中保持内心坚定、不屈不挠的态度和能力。
《耐事》由两个部首组成:耒(左边部首)和口(右边部首),共有10个笔画。
《耐事》这个词最早见于《论语》中的一句话:“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在面临困难时要保持冷静、宽容和勇敢的态度。
《耐事》的繁体字为「耐事」,拥有相同的意思和组成部分。
在古代,「耐事」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区别。汉字的演变和进化使得现代的写法更加规范和简化。
1. 面对失败,他表现出了极大的耐事品质。
2. 她的耐事态度让她在压力下能够持续努力。
3. 只有拥有耐事品质的人才能真正面对生活的挑战。
耐心、忍耐、耐力、坚忍、忍受、忍耐力等。
忍耐、坚忍、毅力、承受、忍受等。
急躁、无耐心、无忍耐力、无忍受力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