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误听。 三国 魏 曹植 《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
“谬听”是一个汉语词汇,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谬听”指错误地听信或接受信息,未经核实或思考便轻信,可能导致误判或错误行为。该词常用于批评轻信谣言或缺乏判断力的人。
最早见于三国时期曹植的《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枉之虚辞。”,表达对君王轻信谗言的批判。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使用案例,可参考上述来源中的具体文献。
谬听是一个用于形容错误听信或迷信的词语,指的是听信虚假、错误的言论或传闻而产生的错误观点或行为。
谬听的拆分部首是讠和耳,部首讠表示言辞、语言的意思,部首耳表示与听觉相关。
谬听的笔画数为12画。
谬听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的《尔雅》一书中,有“勇而不费”之说,勇字中包含了“谬”字。意思是勇敢而又不费力气的行为,但后来逐渐演变为错误听信的意义。
谬听的繁体字为謬聽。
在古时候的写法中,谬字使用了较为复杂的形体。字形上部为谷,下部为貌,意味着错误的外表或面貌。
听字的古代写法中,使用了耳部作为笔画的一部分,表示与听觉有关。
1. 他对别人的言论毫不谬听,以事实为依据做出了明智的判断。
2. 这个谣言已经被辟谣,不要谬听了。
3. 他因为谬听了一些无根据的传闻而做出了错误的决定。
谬听可组成的词语有:谬误、听信、信谬、谬论。
近义词包括:迷信、轻信、盲从。
反义词包括:察听、审真。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