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昏的意思、伯昏的详细解释
伯昏的解释
复姓。 春秋 有 伯昏瞀人 。见《庄子·列御寇》、《列子·黄帝》。
词语分解
- 伯的解释 伯 ó 兄弟排行次序:伯仲(指兄弟的次第,喻事物不相上下)。 父亲的哥哥:伯伯。伯父。伯母。 对父辈戚友的尊称:老伯。世伯。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三等:伯爵。 旧时对文章、道德足为表率者的尊称:“海内
- 昏的解释 昏 ū 天刚黑的时候:黄昏。昏晓(朝夕。亦指明暗)。昏定晨省(媙 )(人子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晚上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 暗而无光:昏暗。昏黑。 惑乱:昏愦。昏聩。昏庸。 神智不清楚或失去知觉:发
专业解析
"伯昏"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无独立收录,其含义需结合古代文献考证。该词主要见于道家典籍《庄子·田子方》,指代虚构人物"伯昏瞀人",其核心释义如下:
一、人物身份解析
"伯昏"实为"伯昏瞀人"的简称("瞀"音mào),是庄子笔下的道家理想人物。其名蕴含深意:
- "伯":古代排行称谓,表尊长地位
- "昏":取"混沌自然"之意,暗合道家返璞归真思想
- "瞀人":古注解为"瞑目无视之状",象征超脱物外的精神境界
(典出《庄子集释》)
二、哲学意涵诠释
在《庄子·田子方》篇中,伯昏瞀人通过"登高山履危石"仍从容射箭的典故,阐释道家核心思想:
- 至人无己:突破形体局限,达到"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的境界
- 虚静守真:主张"不射之射",强调精神凝定胜过技艺本身
(参《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注)
三、词源流变考据
该词属典型道家哲学范畴词,后世演变呈现:
- 魏晋玄学家郭象注《庄子》称其"德充而符验,忘物而物存"
- 唐宋后多作典故使用,如苏轼《浊醪有妙理赋》"伯昏射于山巅"
(见《中国哲学大辞典》)
学术补充说明
需注意该词非常用词汇,现代汉语中仅见于庄子哲学研究领域。其完整释义应结合《庄子》"真者,精诚之至也...其天守全,其神无郤"的上下文理解(《庄子·渔父》篇)。
网络扩展解释
“伯昏”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作为复姓
伯昏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复姓,主要出现在春秋时期。相关记载见于《庄子·列御寇》《列子·黄帝》等典籍。例如:
- 春秋时期有名为“伯昏瞀人”的智者,他是郑国子产和申屠嘉的老师。
- 《庄子·德充符》中提到:“申屠嘉兀者也,而与郑子产同师于伯昏无人。”
二、作为成语(较少见)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伯昏”可作成语使用,含义为形容思维迷惘、智力不清楚:
- “伯”指智力迟钝,“昏”指迷糊,合起来表示头脑混沌的状态。
但需注意,这一用法未见于高权威性古籍或主流文献,可能属于现代词典的扩展解释。
- 主要含义:复姓,源自春秋时期,代表人物为伯昏瞀人。
- 延伸用法:少数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但需结合语境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庄子》《列子》等原始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百叶箱冰魂长星抄截逞强晨晖吃不上楚辞体从头至尾村气代人说项订契独身主义独是独非独弦琴梵楼废心凤章根行还贽含贞欢声浑蛋家风角头巾蹐地揭白解夏济窍飘风祭肉九臯居游老框框离筵龙门阵楼船将军面幂内宅能言善道女真文破家鬼乾肥千人针侵晩取代山峊舍命生木审正失守属下素十番涂迹望影揣情维绳微霄武台显説小年细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