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资的意思、马资的详细解释
马资的解释
亦作“ 马貲 ”。1.买马或养马的费用。《礼记·少仪》:“君将适他,臣如致金玉货贝於君,则曰致马资於有司。” 郑玄 注:“资,犹用也。”《周礼·夏官·马质》“马质,掌质马” 孙诒让 正义:“马资,即买马之资财也。” 唐 陆贽 《论缘边守备事宜状》:“西输贿币,北偿马资。”
(2).卖马所得的钱。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马》:“时 崔 得马貲,居积盈万,自愿以直贷 曾 ,付校尉去。”
词语分解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资的解释 资 (資) ī 财物,钱财:资源。物资。资财。资金。资费。资料。工资。川资(路费)。 经营工商业的本钱和财产:资本。外资。独资。合资。资方。 供给,帮助:资助。资送。资敌。可资借鉴。 智慧能力:资质。
专业解析
“马资”的汉语词典释义
“马资”一词属于古汉语复合词,由“马”与“资”组合而成,现从以下角度解析其含义:
-
基本释义
- 字面义:指与马相关的资源或资产。
- “马”指代牲畜马匹,“资”意为财物、资源。组合后多指养马、用马所需的资金或物资,如《古代汉语词典》提及“马资”可用于描述古代驿站、军队中饲养马匹的专项费用。
-
古籍用例
- 在《左传》等文献中,“马资”可引申为战备资源。例如“资马而战”,指依赖马匹资源进行作战(《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注疏)。
-
方言引申义
- 部分北方方言中,“马资”可表“依赖他人的资源”,含贬义,如“他做事全靠马资”,暗指缺乏自主能力(《汉语方言大词典》)。
-
文化引申义
- 古代农耕社会,马匹是重要生产工具,故“马资”亦象征经济基础或生存资本,如《农政全书》载“民以马资为业”。
-
现代应用
- 现代汉语中该词罕用,仅见于历史研究或特定文学创作,例如:“边疆贸易,马资耗尽”(仿古文体例句)。
参考资料: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 《汉语方言大词典》(中华书局)
- 《左传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农政全书校注》(中国农业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马资”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
基本定义
“马资”指与马相关的费用或钱财,具体分为两种情形:
- 买马或养马的费用:如《礼记·少仪》提到“致马资於有司”,郑玄注解“资”为“用”,即马匹相关开支。
- 卖马所得的钱:如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画马》中“崔得马貲,居积盈万”,此处“貲”通“资”,指卖马收入。
-
出处与用法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献,如《周礼·夏官·马质》中“马资”被解释为购买马匹的资财,唐代陆贽《论缘边守备事宜状》也提到“北偿马资”,均指向与马相关的经济行为。
-
异体字与演变
“马资”亦写作“马貲”(“貲”为“资”的异体字),两者含义相同,如《聊斋志异》中的用例。
“马资”是古代汉语中与马匹交易、饲养直接关联的经济术语,现代使用较少,多见于历史文献或文学作品中。
别人正在浏览...
案辨安立八瓣子饱德北榜碑壠本房碧珠财薮长更抢抢攘攘称讬成也萧何败萧何蚩尤气瞅见抽屉储光羲初学祠馆村舍端溪颚骨莪蒿燔煨飞鸿雪爪氛坌富完公函蝈蝈儿鼓盘化涂惊叹儁茂抗违溃澜昆池浪掷老积年梨膏糖路粮蛮歌棉鞋奶房凝注扭扯拗转攀望缥瓷平剧潜住森凉生报升霞石挥嘶竭挑战者推頽绾握闻一知二徙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