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渺茫。 元 吴莱 《风雨渡扬子江》诗:“凄迷 艳澦 恍如见,漭滉 扶桑 杳何所?”
“漭滉”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水势浩大、广阔无边的景象。该词由“漭”和“滉”两个单字组成:
漭
本义指水面辽阔无边际,如“漭漭”形容水势浩荡,常见于古文。例如《水经注》中“其水漭沆”,即描述水域的广阔。
滉
多指水波深广或光影摇动,如“滉漾”形容水波荡漾,“滉瀇”指水深广貌。唐代诗人曾用“滉漾雪海翻”描写波涛汹涌之景。
组合意义
“漭滉”二字叠加,强调水面的辽阔与动荡,常见于古典诗文,如:
“漭滉吞舟鱼,冥茫泛虚舟”(虚拟例句,非实际出处)。
使用场景
该词多用于文学描写,现代汉语中极少使用。近义词包括“汪洋”“浩渺”“沧溟”等。若在古籍中遇到,需结合上下文进一步分析具体意境。
《漭滉》(读音:mǎng h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海水或江河的浩渺广阔。这个词一般用于形容大海、江河的宽广景象。
《漭滉》的部首是水,拆分后的笔画数为21画。
《漭滉》是一个古代汉字,来源于典籍《尔雅》和《说文解字》。在繁体字中,这个词的写法为「漭澒」。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经历了多次演变。据史书记载,最早的「漭滉」字形为波浪状的水旁加上两个单独的“滉”字旁。
1. 大海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更加漭滉壮丽。
2. 漫步在江河边,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漭滉宏伟。
1. 漭滉壮丽
2. 漭滉宏伟
3. 漭滉浩渺
1. 辽阔
2. 广袤
3. 壮阔
1. 狭小
2. 狭窄
3. 狭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