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d catkins; fluffy ends of reed] 芦苇的白色花毛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芦花”一词的含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以下结合不同领域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植物学定义
芦花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花序,通常呈圆锥形,顶生且微下垂。花期为8月至12月,成熟后花轴上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绒毛(即“芦絮”),质地轻盈,随风飘散。部分文献提到其花穗在初期呈紫色,但主要观赏特征为白色绒毛。
借代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芦花”有时借指“芦衣”,即用芦絮填充的衣物,象征清贫或孝道典故(如《芦衣顺母》故事)。
芦花作为中药材,具有以下特性:
古诗中常以芦花烘托意境,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植物学百科或古诗赏析中的扩展内容。
《芦花》指的是芦苇植物开放的花朵。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生长在湖泊、沼泽、河边等水域湿地。芦苇花朵开放时,呈现出美丽的紫色或黄色,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
《芦花》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艹”,表示植物类;第一个字的笔画是5画,第二个字也是5画。
《芦花》一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在《诗经》中就有许多描写芦花的诗句,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这些诗句将芦花与柔情、惆怅等情感联系在一起,使其成为中国文学中的经典意象。
《芦花》的繁体字为「蘆花」。
在古代汉字中,芦花常被写作「蘆花」、「露花」等形式。
1. 窗外的湖面上,点缀着几根鹅黄色的芦花。
2. 清风拂过,芦花簌簌作响,似乎在述说着柔弱的坚持。
3. 他用一支芦花编织成的笼子,捕捉了令人惊叹的美丽蝴蝶。
1. 芦苇:指芦草中的幼苗或茎叶。
2. 芦荟:指芦草的叶子,具有很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
3. 芦笙:指一种民族乐器,是用芦苇制成的竖吹乐器。
苇花、芦苇花、蒲花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