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eed catkins; fluffy ends of reed] 芦苇的白色花毛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 江总 《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水前丹。” 元 耶律楚材 《透脱》诗:“ 瀟湘 一片芦花秋,雪浪银涛无尽头。”
(2).借指芦衣。 清 王士禛 《悼亡诗》之二三:“一语寄君君听取,不教儿女衣芦花。” 清 李心衡 《金川琐记·雷斌》:“夫新人如玉之嗟,儿女芦花之虑,一灵未泯,虽死犹生,女魂亦苦矣哉。”参见“ 芦衣 ”。
芦花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可分为三个层次:
指禾本科植物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的圆锥花序。其形态特征为: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芦花”的释义明确指向芦苇的花穗部分(商务印书馆,2016年)。
在传统文化中,芦花被赋予特定审美意涵: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收录其文学用例及象征意义。
历史上芦花具有实用功能:
来源:《中国植物志》(科学出版社,2004年)提及芦苇花序的物理特性及传统利用方式。
权威参考文献(实体书):
“芦花”一词的含义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释,以下结合不同领域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植物学定义
芦花是禾本科芦苇属植物的花序,通常呈圆锥形,顶生且微下垂。花期为8月至12月,成熟后花轴上密生白色或灰棕色绒毛(即“芦絮”),质地轻盈,随风飘散。部分文献提到其花穗在初期呈紫色,但主要观赏特征为白色绒毛。
借代意义
在传统文化中,“芦花”有时借指“芦衣”,即用芦絮填充的衣物,象征清贫或孝道典故(如《芦衣顺母》故事)。
芦花作为中药材,具有以下特性:
古诗中常以芦花烘托意境,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植物学百科或古诗赏析中的扩展内容。
不华斥力楚祠楚天催肥顶趟觝排栋号蠹克房官奋袂洑水负俗供事刮面骨笃犀贵崇桂芝骨朽横变花林粉阵欢服黄金镮皇迫户侧虎超龙骧湖石进程荆台鯨濤栲胶脸青鼻肿林丛流憩詈夷为跖木沉産子目无王法囊家闹腾判署乞哀告怜谦谢撬窃穷拉拉少小沙禽生产关系生毛贳廛失坠属籍书囊四华探元剸割讬好望空捉影鲜车健马闲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