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义的意思、金田起义的详细解释
金田起义的解释
[Jintian Uprising] 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参看“太平天国”
词语分解
- 金田的解释 .佛教指菩萨所居之地。亦为佛寺的别称。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寳塔,张乐布金田。” 五代 齐己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诗:“林僧晓来此,满汲洒金田。” 宋 王禹偁
- 起义的解释 .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
专业解析
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农民起义运动,发生于清咸丰元年(1851年)1月11日,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组织发动。该事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其名称来源于起义发起地“金田村”及反抗清廷统治的“起义”行为组合而成。
起义的核心思想融合了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教义与中国传统农民起义诉求,提出“有田同耕,有饭同食”的平等纲领。参与者以贫苦农民为主体,通过军事化组织形成圣兵制度,首战告捷于蔡村江,后建立太平天国政权,改元“太平天国”。这一事件打破清朝统治秩序,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变革进程。
从历史影响看,起义军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首次系统提出土地改革方案,其军事策略为后来辛亥革命提供借鉴。清廷档案《钦定剿平粤匪方略》记载,清军耗时14年才完全镇压该运动,可见其深远影响力。现代学者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中强调,起义展现的宗教动员模式具有独特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武装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金田起义是1851年1月11日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建立“太平天国”,公开反抗清朝统治。
二、历史背景
- 社会矛盾激化
19世纪中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 宗教思想传播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融合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平等与救赎,吸引大量信徒。
- 组织准备
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秘密发展势力,1850年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信徒到金田“团营”,进行军事训练。
三、起义经过
- 正式爆发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约2万起义军在金田村誓师,建号“太平天国”,全军蓄发易服,头裹红巾,颁布五条军纪。
军纪包括:遵命行事、男女分营、秋毫无犯、服从指挥、团结作战。
- 初期发展
起义后,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建立政权体系,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建制”。
四、历史意义
- 动摇清朝统治
起义持续14年,转战半个中国,攻克600余座城镇,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 近代革命序幕
作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它首次提出系统的社会改革纲领(如《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反封建、反侵略的重要里程碑。
- 国际影响
起义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殖民进程,展现了民众反抗外来压迫的力量。
五、常见误区澄清
- 时间错误:部分资料误将起义时间记为1844年,实为洪秀全早期传教阶段,正式爆发于1851年。
- 混淆朝代:个别来源错误关联明朝起义,需注意金田起义属清朝咸丰年间事件。
如需进一步了解起义细节或后续发展,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太平天国史》等专著。
别人正在浏览...
百爪挠心把晤彪章不中用册拜撮把戏蹉蹋得命电抛光鼎助发爨泛流缝人風響俯蹐脯修高齿屐公甫遘际规补椢脸哈屯横奔惶懹回盘秽志俭莲借交报仇嗟欷紧关里矜宥讥诮聚落局主刻石课艺髡人癞肉顽皮綟绶礼鼠六班茶沦废緑白毛边纸木印记宁位蒲桃髻强韧钤韬切入轻生重义秦素山址属任谈谐妥帖贤府险乱小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