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田起义的意思、金田起义的详细解释
金田起义的解释
[Jintian Uprising] 1851年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参看“太平天国”
词语分解
- 金田的解释 .佛教指菩萨所居之地。亦为佛寺的别称。 唐 宋之问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屠应制》:“散花多寳塔,张乐布金田。” 五代 齐己 《湘西道林寺陶太尉井》诗:“林僧晓来此,满汲洒金田。” 宋 王禹偁
- 起义的解释 .仗义起兵。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上:“ 平阳公主 闻 高祖 起义 太原 ,乃於 鄠 司竹园 招集亡命以迎军,时谓之娘子兵。”.指军队反正,以从义师。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二六:“ 萧队
网络扩展解释
金田起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农民武装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端。以下是综合多来源信息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金田起义是1851年1月11日由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建立“太平天国”,公开反抗清朝统治。
二、历史背景
- 社会矛盾激化
19世纪中叶,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衰退,鸦片战争后国力衰弱,民众生活困苦,社会矛盾尖锐。
- 宗教思想传播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融合基督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思想,主张平等与救赎,吸引大量信徒。
- 组织准备
洪秀全与冯云山在广西秘密发展势力,1850年发布总动员令,号召各地信徒到金田“团营”,进行军事训练。
三、起义经过
- 正式爆发
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生日),约2万起义军在金田村誓师,建号“太平天国”,全军蓄发易服,头裹红巾,颁布五条军纪。
军纪包括:遵命行事、男女分营、秋毫无犯、服从指挥、团结作战。
- 初期发展
起义后,太平军攻克永安州(今广西蒙山),建立政权体系,分封诸王,史称“永安建制”。
四、历史意义
- 动摇清朝统治
起义持续14年,转战半个中国,攻克600余座城镇,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落。
- 近代革命序幕
作为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它首次提出系统的社会改革纲领(如《天朝田亩制度》),成为反封建、反侵略的重要里程碑。
- 国际影响
起义牵制了列强对中国的殖民进程,展现了民众反抗外来压迫的力量。
五、常见误区澄清
- 时间错误:部分资料误将起义时间记为1844年,实为洪秀全早期传教阶段,正式爆发于1851年。
- 混淆朝代:个别来源错误关联明朝起义,需注意金田起义属清朝咸丰年间事件。
如需进一步了解起义细节或后续发展,可参考权威历史文献或《太平天国史》等专著。
网络扩展解释二
金田起义
金田起义(jīn tián qǐ yì)是指发生在公元940年的中国历史事件,是中国北方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重要农民起义。
拆分部首和笔画:金(金字旁,4笔)、田(田字旁,5笔)、起(走字旁-四点水,10笔)、义(人字旁,3笔)。
来源:金田起义的“金”字来源于军事领袖刘仁甫的字名,刘仁甫是起义的首领,因此起义就以他的字名命名。
繁体:金田起義
古时候汉字写法:金田起議
例句:金田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对北方政治和社会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组词:金牌、田地、起风、义勇军、金字塔。
近义词:金戈铁马、七擒七纵、贼喊捉贼、众叛亲离。
反义词:和平、稳定、顺从、安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