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即铙。古军乐器名。“四金”之一。《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鐃止鼓。” 郑玄 注:“鐃,如铃,无舌,有秉,执而鸣之。” 唐 刘禹锡 《寄唐州杨八归厚》诗:“ 淮西 古地 雍州 师,画角金鐃旦夕吹。” 清 朱仕琇 《髻亭记》:“ 大弋山 者,世传 越王 无诸 西巡,弋猎于山,遗金鐃,因一名 鐃山 。”
(2).打击乐器。即铙钹。 明 徐复祚 《一文钱》第三折:“开象教,演金鐃。香焚宝鼎云光遶,衲挂松枝幡影飘。”
(3).指舞曲。 明 陈子龙 《边风行》:“金鐃十部尽胡乐,屈巵舞女酬新功。”
“金铙”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n náo,其含义可从现实中的乐器和文学中的法宝两个角度解释:
基本定义
金铙是中国古代军乐器名,属于“四金”之一,形似草帽,材质多为青铜。它与钹类似,但中部隆起的部分较小(约占直径的1/5),而钹的隆起部分更大(约占1/2)。
用途与分类
主要用于军队或仪式中的打击乐器,后也指代舞曲。在神话传说中,它常被描述为菩萨、仙家的法器。
文学形象
在小说中,金铙是弥勒佛的法宝,后被黄眉童子(黄眉大王)盗走下界,用于困住孙悟空。其特性为坚固无比,连孙悟空的金箍棒也无法直接击破。
情节关联
孙悟空被金铙困住后,最终依靠二十八星宿中的亢金龙用角穿透缝隙才得以逃脱。事后弥勒佛收回法宝并复原。
“金铙”一词兼具现实与虚构的双重含义:现实中是古代打击乐器,文学中则被神化为具有强大束缚能力的法宝。若需进一步了解《西游记》中的具体情节,可参考原著第六十五回“妖邪假设小雷音”相关内容。
《金铙》是一种中国传统乐器,是铜制的打击乐器,形状像一个圆盘,通常由两片形状相同、大小有所不同的金属片组成,中间用铜链相连。演奏时,持柄用力敲击金片,发出清脆的声音。
《金铙》的部首是金部,拆分后分别是「钅」和「丂」,笔画总数为10画。
《金铙》这个词来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红楼梦》第九十三回中,描述贵族宴会中的音乐表演。
《金铙》的繁体字为「金鐃」。
在古代,写《金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略有差异。其中「铙」的古字形为「鐃」,部首为「金」,「鐃」的上方是「勺」,下方是「巾」。
1. 音乐家用金铙的声音为观众带来了愉悦的感受。
2. 演奏家一边击打金铙,一边掌握着音乐的节奏。
1. 乐器组词:铜钹、木鱼、葫芦丝。
2. 音乐型态组词:长调、雅乐、宫调。
1. 铃铛:形状与金铙类似,但常用于装饰或钟表。
2. 铜钹:也是一种铜制打击乐器,与金铙的构造相似,但形状略有不同。
沉默、寂静。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