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茅的意思、菁茅的详细解释
菁茅的解释
香草名。茅的一种。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一说,菁茅为二物。《书·禹贡》:“苞匭菁茅。” 孔 传:“匭,匣也。菁以为菹,茅以缩酒。” 陆德明 释文引 郑玄 曰:“茅有毛刺曰菁茅。”《穀梁传·僖公四年》:“菁茅之贡不至,故 周 室不祭。” 范宁 注:“菁茅,香草,所以缩酒。”《汉书·王莽传下》:“予亲设文石之平,陈菁茅四色之土。” 顾馀 《咏古》之一:“菁茅几许酬开国,祇是伤心 莽 大夫。”
词语分解
- 菁的解释 菁 ī 韭菜的花:“秋韭冬菁”。 古代指“芜菁”(即“蔓菁”)。 华丽:“丽服扬菁”。 水草:“唼喋菁藻”。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 茅的解释 茅 á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茅草。茅庐。茅舍。名列前茅(喻名次列在前面)。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菁茅(jīng máo)是古代中国祭祀礼仪中一种具有特殊文化象征的草本植物,其释义可从以下三个维度展开:
一、本义与植物特性
菁茅指香茅(Cymbopogon spp.),属禾本科植物,叶片狭长且富含芳香油脂。《周礼·天官·甸师》记载:“祭祀,共萧茅”,郑玄注:“茅以缩酒,菁茅乃香茅也。”其特性为:
- 滤酒功能:古人将菁茅捆束成束,祭祀时浇酒于茅上,利用其纤维过滤酒渣,象征“神饮”洁净(《左传·僖公四年》)。
- 贡品属性:为周代楚地特产贡品,《尚书·禹贡》载:“包匦菁茅”,孔传:“菁以为菹,茅以缩酒”。
二、文化象征与礼制意义
菁茅在先秦礼制中承载两层核心内涵:
- 通神媒介
祭祀时以菁茅“缩酒”(滤酒),构建人神沟通的仪式桥梁。《国语·晋语》称:“置茅蕝,设望表”,韦昭注:“蕝谓束茅以表位”。
- 权力符码
齐桓公伐楚时以“尔贡包茅不入”为罪名(《左传》),凸显菁茅作为诸侯臣服天子的政治符号。
三、经济与制度价值
菁茅曾被纳入国家垄断经济体系:
- 管仲“菁茅之谋”:齐国要求诸侯“握菁茅而朝”,通过抬高祭祀必需品价格,迫使诸侯以黄金争购,实现“财衍而天下富”(《管子·轻重丁》)。
- 稀缺性控制:仅楚国产优质菁茅,其地域垄断性成为战略资源,《盐铁论·力耕》称:“美玉珊瑚出于昆山,珠玑犀象出于桂林,此距汉万有余里,故筹其珍物为贡”。
学术参考文献
- 《周礼注疏》(郑玄注,贾公彦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 《管子校注》(黎翔凤撰),中华书局,2004年。
- 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2009年。
- 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88年(载楚王进贡菁茅铭文)。
- 李学勤《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论菁茅与祭祀制度)。
(注:因古籍原始文献无直接网络链接,上述来源标注权威出版版本,读者可通过图书馆或学术数据库检索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
“菁茅”是古代祭祀文化中的重要植物,其含义和用途可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菁茅是一种香草,属茅类植物,叶带毛刺且有三脊,气味芳香。古文献中对其有两种解释:
- 单指一物:即兼具“菁”与“茅”特征的植物,用于祭祀缩酒(过滤酒中杂质)。
- 分为二物:“菁”为芜菁类植物,“茅”为白茅,二者在祭祀中配合使用。
二、用途与功能
- 祭祀缩酒:将成束菁茅包裹祭品,酒液浇灌其上,通过茅草过滤提纯,象征敬神的洁净。
- 贡品象征:周代诸侯需进贡菁茅,若未履行则被视为不尊王室,如《左传》记载楚国因“苞茅不入”引发战争。
三、文献记载与争议
- 《禹贡》提到“苞匭菁茅”,孔安国注解为“菁为菹(腌菜),茅以缩酒”。
- 《穀梁传》称“菁茅之贡不至,周室不祭”,范宁注其功能为缩酒。
- 郑玄与孔传对“菁茅”是否为一物存在分歧,反映古代学者的不同观点。
四、地理分布与遗俗
- 主要生长于湖北南漳、保康、谷城及江淮地区。
- 韩国受中国文化影响,至今保留用茅草滤酒的祭祀习俗。
五、别名与关联词
- 亦称“青茅”“苞茅”“香茅”。
- 文学中借指朝贡关系,如夏完淳诗句“青茅废”喻政权衰落。
菁茅既是实用祭器,也是政治与文化的象征,其多重解释体现了古代礼制的复杂性。
别人正在浏览...
边祲差尉衬褶袍螭文臭不可当愁多夜长躇步疵瘕大良造冻硬铎针二八女郎风尘表物奉慕抚控傅险篝车关捩子贯云石栝松黄豆芽皇上家皇业钱昏烦昏头晕脑火怪绛麾交鬨急烦极能浄泊浄律巾袜进种善群朗烈两极管凉水流金履蹻盲肠炎明眼逆施倒行匿笑枰棊婆焦钳市审改设如拾菜娘实打实驶浪庶旧私兄弟丝栈堂札汀濆踢雪乌骓瓦陇香胰子小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