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查揣度。《新唐书·柳宗元传》:“稽揆典誓,贞哉惟兹德。”
“稽揆”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jī kuí,其核心含义为仔细审察、考查揣度,常用于形容对事物细节的深入观察与分析。以下为详细解释:
词义构成
引申含义
可指代对历史、经典或复杂问题的深入研究与判断,如《新唐书·柳宗元传》中“稽揆典誓”即指对古代典章的考据与衡量。
“稽揆”属于较为典雅的书面用语,现代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或学术领域。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词典》或古籍考据类文献。
《稽揆》是一个汉字词语,主要表示审察、检验的意思。它是由两个字组成的,分别是「稽」和「揆」。
「稽」字的部首是「禾」,它共有11个笔画。
「揆」字的部首是「手」,它共有12个笔画。
「稽揆」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周礼·春官宗伯》篇,其中有「稽言维时」的提法。后来,这个词的意义逐渐演变为「审察、检验」。
在繁体字中,「稽揆」分别写作「積揆」。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稽揆」字分别为「積揆」。其中,「積」从字形上看,上面有个「禾」字,下面有个「斤」字;「揆」的「手」形状更加明显。
1. 他是一个善于稽揆细节的人,从不放过任何一个错误。
2. 在决策之前,我们应该稽揆利弊,做出明智的选择。
1. 稽察:审查、检察。
2. 稽留:停留、逗留。
3. 揆度:推测、估量。
近义词:审查、考察、检验。
反义词:放任、放纵、漠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