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刻的意思、急刻的详细解释
急刻的解释
峻急苛刻。《汉书·食货志下》:“ 义纵 、 尹齐 、 王温舒 等用急刻为九卿。” 晋 袁宏 《后汉纪·明帝纪下》:“十年春二月, 广陵王 荆 有罪,自6*杀。 荆 ,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旧唐书·刑法志》:“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
词语分解
- 急的解释 急 í 焦燥:急燥。着急。焦急。 气恼,发怒:急眼。 使着急:这件事真急人。 匆促:急促。急功近利(急于求目前的成效和利益)。 迅速,又快又猛:急流。急进。急先锋。急风暴雨。 迫切,要紧:急切。急诊。急事。 严重:告急。 对大家的事情或别人的困难尽快帮助:急人之难。 慢缓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 刻的解释 刻 è 雕,用刀子挖:刻本(雕版印成的书本)。刻石。刻字。刻板。刻舟求剑。 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五点一刻。 时间:此刻。即刻。顷刻(极短时间)。时刻。刻不容缓。 形容程度极深:深刻。刻意。刻骨(感受深切入骨)。刻苦。 不厚道:刻毒。刻薄。尖刻。苛刻。 同“克”④。 笔画数:; 部首:刂; 笔顺编号: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急刻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急刻」为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可从构词法与古籍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时间紧迫义
由「急」(急促)与「刻」(计时单位)组合,表示时间仓促或情势紧迫。如《左传·定公四年》注疏中载「急刻之务,不可稍缓」,描述事务处理需争分夺秒。此用法多见于古代公文,强调时限性要求(来源:《古代汉语辞典》)。
二、性情严苛义
「刻」引申为「严酷」时,「急刻」指性情急躁苛刻。《汉书·酷吏传》评述官吏「性急刻,少恩惠」,凸显为人处事缺乏宽容(来源:《汉语大词典》)。此义项在明清小说中亦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醒世恒言》描述「县令急刻,民不堪命」。
该词现代汉语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在历史文献与文学研究中。其语义演变反映汉语词汇从具体时间概念到抽象性格特质的拓展规律。
网络扩展解释
“急刻”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含义为峻急苛刻,多用于形容性格、处事方式或政策法令的严厉严苛。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性情急躁、手段严苛,或政策法令过于严厉。
- 词性结构:并列式合成词(由“急”和“刻”两个含义相近的语素构成)。
二、出处与用法
-
历史文献
- 《汉书·食货志下》提到“义纵、尹齐、王温舒等用急刻为九卿”,指官员因严苛手段晋升。
- 《后汉纪》记载广陵王刘荆“性急刻,喜文法”,形容其性格急躁且偏好严刑峻法。
-
使用场景
- 多用于描述人物性格(如急躁严酷)或施政风格(如法令严苛)。
- 现代也可引申为“时间紧迫”,但此用法较少见且权威性较低。
三、例句参考
- 古代语境
- 《旧唐书》批评“刀笔之吏……名在急刻”,指官吏以严酷手段断案。
- 现代造句
- “企业人才引进工作急刻,刻不容缓”(强调紧迫性)。
四、辨析与注意
- 与“急迫”区别:传统含义侧重“严苛”,而非单纯的时间紧迫;现代引申义需结合语境判断。
- 感情色彩:含贬义,多用于批评过于严厉或不近人情的行为。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书》《后汉纪》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半空北面称臣逼僦刬地长才潮波臣人敕唤辞观蹙土挡子班點汙恶垛放焰口凤腊襆巾犷横酣鬭函牛黄紫欢醑幻瞖会垣积涝景运矜勇集权馂羞空谷白驹阔略阑班凌牀灵旛灵寝六洲笼山络野龙伸蠖屈纶阁缕鹿芒忽民谚慕侣旁推坯陶辟置倩笔乾倔起衰饶奢绕湾子任棠神力屎溺收口邃险笋枯无可比拟下衡宵小校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