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狷介。耿介孤僻,不随流俗。 唐 罗隐 《谗书·答贺兰友书》:“而受性介僻,不能方圆。” 宋 王谠 《唐语林·方正》:“及 常袞 为相,虽贿赂不行,而介僻自专,升降多失其人。” 宋 叶适 《宝谟阁直学士赠光禄大夫刘公墓志铭》:“御史遂以介僻劾公罢。”
“介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耿介孤僻、不随流俗,主要用于形容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介僻”由“介”(耿直、正直)和“僻”(孤僻、不合群)组合而成,指人性格耿介清高、孤僻自守,不愿随波逐流或迎合世俗。
延伸含义
与近义词的区分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文本中,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需注意其略带贬义,可能暗含“不合群”“固执”的批评意味。
如果需要进一步了解“介”与“僻”的单字含义,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介僻是一个汉语词汇,表示人为地谨慎或骄傲自大地避开人群,自命不凡或令人难以亲近。
介(人)+ 僻(ㄅ月儿刀)
《说文解字》中介义解释为“僻,粗也”,表示粗鄙或刻薄。后演变为指自高自大、独断独行的态度。
介僻(繁体字)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介僻的写法有所变化。介的古代写法为「人」,僻的古代写法为「ㄅ月儿刀」。
1. 他虽然很有才华,但由于经常自命不凡,所以和他交流变得很困难,他太介僻了。
2. 那位领导对下属的要求非常苛刻,从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因此被认为是一个介僻的人。
引介、介入、介绍、介意、介绍、自介、介质、介子、介绍费
傲慢、自负、狂妄、孤傲、高傲
谦逊、平易、和蔼、随和、亲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