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技艺不高明的工匠。亦用为对工匠的贬称。《孟子·滕文公下》:“昔者 赵简子 使 王良 与 嬖奚 乘,终日而不获一禽。 嬖奚 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 赵岐 注:“谓 王良 鄙贱之工师也。”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梁工说》:“居士曰‘朽墙画墁,天下之贱工,而莫不有师’。” 明 庄元臣 《叔苴子内篇》卷三:“ 春秋 时,伶人贱工皆通於制作之意。”
(2).低贱的工作。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二章:“古代各国,皆行奴隶制度,生产之业,视为贱工故。”
"贱工"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部词典的解释,其含义可分为以下两个层面:
一、基本含义 指技艺低劣的工匠或社会地位低下的职业。该词由"贱"(地位低下)和"工"(工作)组成,最早可追溯至《孟子》对工匠的贬称,如"天下之贱工也",暗含对劳动阶层的歧视色彩。
二、具体解释
技艺层面
指技术水平不高的工匠,常用作贬义。例如《孟子·滕文公下》中批评车夫王良为"贱工",赵岐注解为"鄙贱之工师"。
社会层面
在封建阶级观念中,泛指被视为低贱的体力劳动职业。梁启超曾指出古代因实行奴隶制,将生产行业视为贱工;现代语境中,该词仍可隐喻清洁工、垃圾处理员等基层职业。
三、延伸思考
此词反映了中国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价值观。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提出"朽墙画墁,天下之贱工,而莫不有师",既承认技艺传承的必要性,也凸显了职业贵贱之分的历史局限。
注意:现代使用该词需谨慎,因其带有贬低劳动者的负面色彩,建议根据语境选择更中性的表述如"基层工作者"。
《贱工》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其中“贱”字是指卑微、低贱,而“工”字则是指工作、职业。因此,“贱工”一词可以理解为指那些地位低下、工资待遇差的工作。
《贱工》这个词的拆分为:贝(部首)+ 乞(部首) + 工(部首)。
贝的笔画数为4画,乞的笔画数为5画,工的笔画数为3画。
《贱工》一词始于民国时期,起初用来形容工资待遇低下、工作条件差的工人。它使用了“贱”字来形容工人的低贱地位和社会地位的低下。
在繁体字中,贱字写作「賤」,工字保持不变。
在古代,贱字有多种写法,例如古篆字有「僣」的写法,三国时期的隶书中还有「騧」的写法。这些写法在现代已经不再使用,而目前通用的写法是「贱」。
1. 这家公司的员工待遇太差了,他们是真正的贱工。
2. 虽然是学历高的人,但由于失业的原因,他只能从事贱工来维持生计。
3. 这个职业的薪资待遇太低,工作条件也很差,所以被称为是贱工。
贱人、贱货、贱女人、贱男人、贱种等都是与贱相关的词汇。
近义词有:卑微工、劣等工、低质工。
反义词为:高工、优秀工、高级工。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