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money]∶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货币地租
(2) [currency]
(3) 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东西,包括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
(4) 流通中的纸币
货币流通量
(1).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王莽 乱后,货币杂用布、帛、金、粟。” 宋 苏轼 《关陇游民私铸钱与江淮漕卒为盗之由策》:“后之世赋取无度,货币无法,义穷而诈胜。”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货币者,圣人之所以权衡万物之轻重,而时为之制。”《上海文学》1981年第7期:“货币在紧张地流通,商品在频繁地交换。”
(2).谓钱财。 唐 柳宗元 《段太尉逸事状》:“过 岐 , 朱泚 幸致货币,慎勿纳。”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纳夏》:“自筐及篚,我有货币。”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 明皇 至 蜀 ,每思 张曲江 则泪下,遣使 韶州 祭之,兼齎货币,以恤其家。”
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商品交换的一般等价物。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定义,货币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等职能"[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法定属性 作为国家信用背书的支付工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币是中国的法定货币"[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这种法律强制性保障了货币的流通效力,要求境内所有公私债务均须以人民币结算。
二、职能体系
三、形态演变 从殷商贝币到现代数字货币,货币形态历经五次重大变革。2022年数字人民币试点拓展至23个地区,标志着货币进入电子化新阶段[来源:国务院关于数字人民币试点工作报告]。考古发现证实,我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可追溯至西周的空首布[来源:中国钱币博物馆馆藏研究]。
四、发行机制 依据《货币学原理》理论,现代货币发行遵循"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二级体系。2025年6月末,我国M2余额同比增长8.6%,体现货币政策的稳健取向[来源: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运行数据]。
货币是经济活动中用于交换商品和服务的通用媒介,其核心概念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属性 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三大基本职能:
2. 历史演变 ▸ 实物货币(公元前9000年):贝壳、谷物、牲畜等 ▸ 金属铸币(公元前7世纪):中国刀币、古希腊德拉克马银币 ▸ 信用货币(11世纪):北宋交子(最早纸币)、现代法币 ▸ 数字货币(2009年):比特币开启加密货币时代
3. 现代形态
4. 关键特征
现代货币体系通过以下公式维持价值稳定: $$ M times V = P times T $$ (货币供应量×流通速度=价格水平×交易总量)
当前全球货币格局呈现"1+4+X"结构:美元占国际支付43%份额,欧元、英镑、日元、人民币构成第二梯队,比特币等加密货币市值超1万亿美元。货币形态正加速向数字化演进,2023年跨境数字货币交易量同比增长230%。
爱侣谤诮暴风雪闭门却轨兵伍不宁不耐乘白翠帘错举打官司耳轴風發風雷性府考宫雉过冬号志灯焕烁环旋江田降贤兼怀僭狂见疑绞刑架激犯开剖课户克周扣尅快语浪荡老古董羸国凉轿令原之戚虏获甪里先生嫚臧内则盘话牵肠挂肚乾礼穷探全经入立三阳交泰赏悦设词适戍受知贪染它心退卯文治武功献俘翔飞先前哮哓歇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