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唐 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诗:“六百 商於 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
虎穽(hǔ jǐng)是汉语中的一个复合词,由“虎”和“穽”两部分构成。从构词法来看,“虎”指代猛兽老虎,“穽”通“阱”,意为陷阱或坑穴。该词的本义指为捕猎老虎而专门设置的深坑或机关,例如《水浒传》中描述猎户“伏虎时设虎穽,布铁蒺藜”。
在引申义中,“虎穽”多用于比喻险恶的处境或难以逃脱的危机。例如清代文人笔记中曾以“身陷虎穽,进退维谷”形容政治斗争的凶险。从词源学角度分析,“穽”作为“阱”的异体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释义为“陷也”,与防御或捕兽功能密切相关(《汉语大词典》)。
现代汉语中,“虎穽”的使用频率较低,但仍在文学作品中保留其象征意义,例如当代小说《山林笔记》中以“命运如虎穽,暗藏杀机”暗喻人生困境(《中国文学大辞典》)。需注意的是,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未单独收录,但可通过分解词素结合古籍用例明确其语义。
参考资料:
“虎穽”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hǔ jǐng,其含义和解释如下:
“虎穽”原指捕虎的陷阱(穽即“阱”,指深坑或隐蔽的机关)。这一含义来源于古代狩猎活动中为捕捉猛虎而设计的危险装置。
在文学和日常使用中,它常被用来比喻艰险的处境或充满危机的环境,例如形容人陷入难以脱身的困境或挑战。
与“穽”相关的词语包括“造谋布穽”(设计陷阱)、“龙虎榜”(杰出者名单)等。需要注意的是,“虎穽”本身并非成语,而是一个复合词。
如果需要更完整的释义或例句,可以参考汉语词典或古文典籍中的具体用例。
博深不以辞害志愁寂丑险处舍楚思大朞丹钥斐炳负带副封改革派贵途固陋化合物黄铁会正活动分子户卫煎饼将机就计箭径坚靭静念津际钧声考征口岸狂蠢懬废盔箱科狼惫黎邑买功麦秀黍离怕惧盘纠平康前队潜服愆失谯责清职赡表少年老成沙参深呼吸市井之臣寿征抒情术学私白四田随心素领台槐曭朗頽垫王阳金衔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