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悉的意思、备悉的详细解释
备悉的解释
(1).详尽。 汉 徐干 《中论·历数》:“ 成 哀 之间, 刘歆 用平术而广之,以为三统历比之众家,最为备悉。”《三国志·魏志·曹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或在宫禁之中,或巡经省之地,务以编氓疾苦,备悉諮询。”
(2).完全知悉;详细知道。《隋书·苏威传》:“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备悉国章。’”《水浒传》第一○六回:“ 宋江 、 吴用 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凡 耿 逆之狂悖,逆帅之庸闇,与夫虚实之形,间谍之计,聚米画灰,靡不备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顷得六日来信,备悉种种。”
词语分解
- 备的解释 备 (備) è 完全,应有的都有了:具备。完备。求全责备(要求全面、完美)。 事先安排好:预备。防备。准备。筹备。备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备注。备忘录。 设施:设备。装备。军备。 笔
- 悉的解释 悉 ī 知道:洞悉(很清楚地知道)。尽悉。获悉。来函敬悉。 尽,全:悉力。悉心。悉数(?)。悉数(?)(完全列举,如“不可悉悉”)。 笔画数:; 部首:心;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备悉”是一个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正式文书或古典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释
-
核心含义
指完全知悉、详尽了解,强调对事物或信息的全面掌握。如《隋书·苏威传》中“备悉国章”即指透彻了解国家典章制度。
-
构词解析
- 备:副词,表“完全、详尽”(如“德才兼备”中的“备”)。
- 悉:动词,意为“知晓、尽数掌握”(参考《尔雅》“悉,尽也”)。
二字组合强化了“详尽知晓”的程度。
二、使用场景
- 古代文书:常用于书信或公文结尾,如“来函敬悉”“内容备悉”,表示已完整知悉对方所述内容。
- 文学典籍:如《三国志》载“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体现对典故的透彻理解。
三、近现代应用
现代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仿古语境,例如官方回复函中“来信反映问题已备悉”,仍保留郑重、严谨的语体色彩。
提示:若需更多古典词汇解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备悉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了解、知道、熟知。它包含了两个部首,左边是“备”字的“贝”部,右边是“悉”字的“心”部。根据笔画顺序,备悉的总笔画数是13画。
备悉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它的字形以及发音在历史上有所变化。在繁体字中,备字写作“備”,悉字写作“悉”,与简体字稍有不同。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备和悉字的字形也有所不同。备字在古老的卜辞中以象形形式使用,它代表了贝壳的形状。悉字在古代写法中也是以象形形式存在,它描绘了心脏的形状,表示对内心的了解。
以下是备悉这个词的例句:
1. 我已经备悉了你的请求,请稍等片刻。
2. 他备悉了公司的重要决定后,开始制定相关计划。
3. 小明对这个问题备悉,他可以给你一些建议。
备悉这个词可以和其他词组成不同的词语,例如:
1. 备考:准备考试
2. 悉心:用心专心
3. 告悉:通知、告知
备悉的近义词是了解、熟悉,反义词是不知、陌生。
希望以上内容能对您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