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备悉的意思、备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备悉的解释

(1).详尽。 汉 徐干 《中论·历数》:“ 成 哀 之间, 刘歆 用平术而广之,以为三统历比之众家,最为备悉。”《三国志·魏志·曹植传》:“王援古喻义备悉矣,何言精诚不足以感通哉?”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或在宫禁之中,或巡经省之地,务以编氓疾苦,备悉諮询。”

(2).完全知悉;详细知道。《隋书·苏威传》:“帝下詔曰:‘……早居端揆,备悉国章。’”《水浒传》第一○六回:“ 宋江 、 吴用 备悉来意,随即计议分兵。”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凡 耿 逆之狂悖,逆帅之庸闇,与夫虚实之形,间谍之计,聚米画灰,靡不备悉。”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顷得六日来信,备悉种种。”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备悉"是汉语中具有古典色彩的复合动词,其构成包含"备"与"悉"两个语素。据《汉语大词典》记载,该词具有双重含义:

  1. 详尽周至(动词性用法) 指对事物进行全面而细致的了解,如《北史·裴侠传》载"所委事务,备悉力行",强调认知的完整性。《古代汉语虚词词典》指出,"备"在此作程度副词,表"完全","悉"为动词表"知晓",二字叠加构成偏正结构。

  2. 全部知悉(公文用语) 作为古代公文套语,常用于奏疏结尾,如《宋史·张齐贤传》"边事备悉,所陈策略,皆可施行",既体现信息掌握的完备性,又含谦敬语气。该用法在明清官方文书中形成固定格式,现代仿古文体偶见沿用。

现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学术考证、古籍整理等专业领域,如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评"备悉原委"即取古义。需注意其与现代常用词"熟悉"的语体差异,前者强调认知的完整性,后者侧重了解的深入度。

网络扩展解释

“备悉”是一个文言词汇,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主要出现在正式文书或古典文献中。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解释

  1. 核心含义
    指完全知悉、详尽了解,强调对事物或信息的全面掌握。如《隋书·苏威传》中“备悉国章”即指透彻了解国家典章制度。

  2. 构词解析

    • 备:副词,表“完全、详尽”(如“德才兼备”中的“备”)。
    • 悉:动词,意为“知晓、尽数掌握”(参考《尔雅》“悉,尽也”)。
      二字组合强化了“详尽知晓”的程度。

二、使用场景

三、近现代应用
现代多用于正式场合或仿古语境,例如官方回复函中“来信反映问题已备悉”,仍保留郑重、严谨的语体色彩。

提示:若需更多古典词汇解析,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背不住北方话背黑锅辩巧藨草标写饼拓碧荣不想柴天改玉出言有章带球跑弹丝品竹访犯悱恻风疾福手福足干誉公共汽车谷狗谷稼黄头鹘翅呼语煎烦靖绥金柜鲸音金华腿金钲金椎客艘朗鉴礧礧凌波曲氓伍面粉飘藩坠溷破声迁塟情缘侵衊齐玄三茅君三组伤摧霜夜松风石踏斗吞钩豚豚娃娃气韡爗伟议五袴手仙毬斜角纸楔木炮躧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