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鼇跨鲸的意思、连鼇跨鲸的详细解释
连鼇跨鲸的解释
《列子·汤问》载 渤海 之东有五山浮于海,天帝令巨鳌十五轮流负山,山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又《文选·扬雄〈羽猎赋〉》有游猎江河湖泽,“乘巨鳞,骑京(或作鲸)鱼”的记载。后以“连鼇跨鲸”表示超凡成仙。 宋 范成大 《望海亭赋》:“若夫浩荡轩豁,孤高伶俜;腾驾碧寥,指麾沧溟;堕忧端於眇莽,挹顥气於空明;飘飘焉有连鼇跨鲸之意,举莫如望海之新亭。”
词语分解
- 连鼇的解释 亦作“ 连鰲 ”。.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
- 鲸的解释 鲸 (鯨) ī 生长在海洋中的哺乳动物,形状像鱼,胎生,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体长可达三十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动物。肉可食,脂肪可以做油(俗称“鲸鱼”):鲸吞。鲸鲵(即“鲸”,喻凶恶的人)。
网络扩展解释
“连鳌跨鲸”是一个源自古代神话典故的成语,结合搜索结果中的权威信息,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 拼音:lián áo kuà jīng
- 本义:原指神话中巨鳌背负神山、龙伯国巨人钓连六鳌,以及跨骑鲸鱼遨游的奇幻场景,后引申为“超凡成仙”的象征。
- 引申义:部分资料(如)将其拓展为形容“胆识和能力超群”,但此解释可能与原典存在偏差,需结合上下文语境理解。
二、出处与典故
- 《列子·汤问》:
传说渤海东方的五座神山漂浮于海上,天帝命十五只巨鳌轮流背负,使山峦稳定。后来龙伯国的巨人仅用几步跨越五山,一钓便连获六鳌,打破平衡。
- 扬雄《羽猎赋》:
文中描绘了乘巨鳞、骑鲸鱼遨游的壮丽景象,为“跨鲸”意象的文学源头。
三、用法与演变
- 文学意象:多用于诗文赋作,如宋代范成大《望海亭赋》中以“连鳌跨鲸”表达超脱尘世的意境。
- 现代应用:现较少使用,多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特定修辞场合,需注意其神话背景与象征意义。
四、注意事项
- 权威性差异:极高权威来源(如、7)明确指向“超凡成仙”,而部分低权威网页(如)的引申义可能为后人附会。
- 字形辨析:“鼇”为“鳌”的异体字,二者含义相同,使用时需统一字形。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列子》《文选》原文或宋代文学作品中的用例。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连鳌跨鲸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走路举止高傲自大、气宇轩昂的样子。下面将对连鳌跨鲸进行拆分、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进行解释。
拆分部首和笔画:
连(部首:辵,总笔画:7)
鳌(部首:鳥,总笔画:20)
跨(部首:足,总笔画:13)
鲸(部首:魚,总笔画:13)
来源:
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东汉末年,当时有一个官员被任命为西固太守,因为他身材高大宽阔,昂首阔步,行走间态度傲慢自大。有人评论他说:“连着行走都像鳌鱼跨过大斗(鲸鱼)一样。” 这就形成了连鳌跨鲸这个成语。
繁体:
連鼇跨鯨
古时候汉字写法:
連鼇跨鯨
例句:
这位明星演员在舞台上连鳌跨鲸,引来观众的热烈掌声。
组词:
连篇累牍(指文章很多)
鳌头凤颠(形容地位高傲)
跨越时空(指跨越过去和未来)
鲸吞虎噬(形容野心勃勃、贪婪无度)
近义词:
浮夸狂傲、狂妄自大、目空一切
反义词:
谦逊、谦虚、低调
通过以上解释,我们了解到连鳌跨鲸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古时候汉字写法、例句、组词、近义词、反义词等方面的内容。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走路举止高傲自大、气宇轩昂的样子。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