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捧持。《西游记》第三回:“有冥司 秦广王 賫奉幽冥教主 地藏王 菩萨表文进上。” 清 洪昇 《长生殿·闻铃》:“前日遣使臣賫奉璽册,传位太子去了。”
“賫奉”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文献中有所体现,具体解释如下:
“賫奉”读作jī fèng,核心含义为“捧持” 或“携带”,常用于描述恭敬地呈递物品或文书的行为。例如:
根据部分文献记载,“賫奉”可能与其他字形(如“齎奉”)相通,衍生出“供应” 或“奉送” 的含义。例如汉代文献提到“齎奉车马帷帐”,指为丧葬仪式供应物资。
该词多见于古代文学或官方文书,用于描述正式场合的呈递、供奉行为,带有庄重色彩,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
“賫奉”的核心是恭敬地携带或呈递物品,具体含义需结合语境判断。若需进一步了解字形演变或更多用例,可查阅《汉语大字典》等权威典籍。
《賫奉》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恭敬地奉送或者恭敬地呈献。该词常用于形容人们对上级或值得尊敬的人物给予的敬意和恭敬的礼物。
《賫奉》的部首是贝(贝壳),拆分后可分成“贝”和“敬”两个部分。该汉字共有19个笔画。
《賫奉》是从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在《康熙字典》中有记录。在繁体字中,它的写法为「賫奉」。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汉字《賫奉》的写法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秦代的《隶书》,该字的写法与今天稍有不同,但整体结构相似。
1. 他恭敬地賫奉了一份贺礼给老师。
2. 学生们合作完成了一份精心賫奉的礼物给校长。
賫讓、賫贈、賫送、賫上、恭賫、賫給
奉献、进献、供奉、呈上
敷衍、怠慢、漠视、冷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