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衔天宪的意思、口衔天宪的详细解释
口衔天宪的解释
见“ 口含天宪 ”。
词语分解
- 口的解释 口 ǒ 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亦称“嘴”):口腔。口才。口齿。口若悬河。 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口。 出入通过的地方:门口。港口。 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多用作地名):古北口。喜峰口。 破裂的
- 天宪的解释 谓朝廷法令。犹王法。《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含天宪。” 王先谦 集解:“《通鑑》 胡 注:‘天宪,王法也,谓刑戮出于其口也。’” 唐 颜真卿 《鲜于少保碑》:“再为
网络扩展解释
“口衔天宪”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总结如下:
一、基本解释
该成语比喻说话具有法律效力,能决定人的生死或行使极大权力,常用于形容掌握国家权柄的人(如权臣或宦官)滥用职权、独断专行。其核心含义与“口含天宪”完全相同,属于同源异形词。
二、出处与演变
- 历史渊源:最早可追溯至南朝范晔《后汉书·朱穆传》中的“口含天宪”,后宋代司马光《资治通鉴》引用为“口衔天宪”。
- 词义延续:两者均强调“话语即法令”的专权现象,多用于贬义语境。
三、使用要点
- 语法结构:主谓式成语,可作宾语或定语,如“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 适用场景:
- 批判权力集中,如官员独断专行(例:“一把手口衔天宪,决策缺乏监督”)。
- 历史语境中形容宦官或权臣操控朝政。
四、关联信息
- 近义词:口含天宪(可直接替换使用)。
- 反义词:暂无明确对应反义词,但可结合语境用“虚言无实”“言轻力微”等表达相反含义。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用例,可参考《资治通鉴》《后汉书》原文,或查阅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口衔天宪》的意思
《口衔天宪》这个词是指通过言辞或词句表达出天命或天意的宣言或宪法。它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重视天命和天道思想的文化传统。
拆分部首和笔画
《口衔天宪》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口”和“言”,其笔画分别为3画和7画。
来源
《口衔天宪》这个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和历史记录中,用来形容古代帝王或圣人通过口述或书写宣告天命的行为。
繁体
《口衔天宪》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是「口衔天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口衔天宪》这个词的字形整体上没有太大变化。
例句
1. 古代帝王常常发布《口衔天宪》,以表达他们接受天命,奉行天道的决心。
2. 圣人的《口衔天宪》对于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安定是至关重要的。
组词
1. 口舌纷争:指言辞争吵或争论不休。
2. 天命:指上天授予的宿命或使命。
近义词
1. 诏令:指具有权威性的发布或宣告。
2. 宣言:指公开发表的申明或宣告。
反义词
无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