痹痼的意思、痹痼的详细解释
痹痼的解释
亦作“痺祻”。泛指风湿病。《新唐书·田弘正传》:“ 弘正 阳痺痼,卧家不出,乃免。” 清 黄景仁 《夜从慈光寺步至茅蓬庵再浴汤泉》诗:“痹痼去无賸,酷馥嗅非乍。”
词语分解
- 痹的解释 痹 ì 〔痹症〕中医指由风、寒、湿等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的病。 〔麻痹〕见“ 麻”。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 痼的解释 痼 ù 经久难治愈的病:痼疾。 长期养成的不易克服的癖好、习惯:痼癖。痼习。痼弊。 笔画数:; 部首:疒;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痹痼”是一个中医术语,现结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拼音:bì gù
- 字义解析:
- 痹:指由风、寒、湿等外邪侵入肢体引发的疼痛、麻木或活动障碍,属中医“痹症”范畴。
- 痼:意为经久难愈的慢性疾病。
因此,“痹痼”泛指风湿类疾病,尤其指病程较长、反复发作的慢性风湿病症。
引证与用例
- 《新唐书·田弘正传》记载:“弘正阳痹痼,卧家不出,乃免”,描述田弘正因风湿病发作卧床。
- 清代黄景仁的诗句“痹痼去无賸,酷馥嗅非乍”,提及通过温泉浴缓解风湿症状。
其他说明
- 该词偶写作“痹祻”,属异体或通假用法,但“痹痼”更常见。
- 现代中医临床中,“痹痼”多对应类风湿关节炎、痛风等慢性风湿病。
若需进一步了解中医对痹症的分类与治疗,可参考权威医学典籍或专业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痹痼(bì gū)这个词是形容身体部分或整体麻木、失去感觉或行动不灵活的状态。它可以拆分成“疒”和“古”,其中,“疒”是部首,表示疾病,而“古”是指“古人”的意思。根据汉字笔画的组成,痹痼的“疒”部的笔画数是疔的疒部(5画),而“古”部的笔画数是5画。
这个词来源于古代医学,用来描述疾病后造成的身体部分麻木和行动不灵活等症状。在繁体字里,痹痼是指麻木无感的状态。
古代汉字写法中,“痹”字在繁体中写作“痺”字,它的结构是疒和畀组成;“痺”字里的“畀”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常用。而“痼”字在繁体中保持了与简体字相同的写法。
以下是一些关于痹痼的例句:
1. 他的双腿痹痼已久,无法行走。
2. 经过治疗,他的痹痼症状有所改善。
3. 经过长时间的静坐,我感到身体开始出现痹痼的感觉。
一些相关的组词有:
1. 痹症:指疾病引起的身体麻痹和行动不灵活的症状。
2. 痹痛:指身体部位因受损或受伤而引起的疼痛感。
3. 痹疾:指患有疾病而导致身体部分失去灵活度的状态。
一些近义词有:
1. 麻木:形容身体部分失去感觉或动作迟钝。
2. 刚硬:形容身体部分僵硬、不灵活的状态。
3. 倒霉:指因不幸或不利的事件而遭受困扰或不适的状态。
痹痼的反义词是:
活络:形容身体部分感觉灵敏、动作灵活的状态。
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