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厉,也写作“励”。奋勉辅佐。《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庶明励翼。”《逸周书·和窹》:“王乃厉翼于 尹 氏八士,唯固允让。” 孔晁 注:“厉,奬厉也。”《晋书·夏侯湛传》:“用集我父母之训,庶明厉翼,邇可远在兹。”《旧唐书·崔珙传》:“爰自青衿,迄于白首,厉翼之志,始终不渝。”
厉翼是汉语中源自先秦典籍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勉力辅佐"。该词由"厉"与"翼"二字构成复合语义:"厉"取《尔雅》"作也"之训,表勤勉振奋;"翼"据《说文解字》"翅也"引申为辅弼之意,二者合指竭力辅佐的积极姿态。
在文献应用中,"厉翼"最早见于《尚书·皋陶谟》"惇叙九族,庶明厉翼",郑玄注疏将其解作"群臣勉力辅翼其君"的治国理念。唐代孔颖达在《五经正义》中进一步阐释:"厉谓严厉,翼谓辅翼,言严正辅佐也",强调辅政者既需恪守原则又当尽心襄助的复合态度。
该词在历史语境中多用于描述贤臣佐政,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引程颐语:"大臣以道事君,当厉翼其德",突显儒家政治伦理中臣子的责任担当。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则从文字学角度分析"翼"字"从飛异声"的构形,揭示其辅助义的造字本源。
现代辞书如《汉语大词典》将"厉翼"释为"勉力辅佐",收录其作为历史词汇的语义特征。在学术研究中,该词常被引用于分析早期政治文献中的君臣关系表述,具有特定的历史文化价值。
“厉翼”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奋勉辅佐,具体解释如下:
最早文献
后世用例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尚书》《逸周书》等古籍原文。
阿堆辩鬭匾蒲簿问仓惶策度长庶男赤旱欻翕断戟蛾类恩幸飞徭冯豕芣苢高遯工农兵学员怪样瓜萤国用骇惶含水量呵殿后备兵夥烦江味诘擿节中长节讥防厥貉客作儿凉牀凉和留苦狸鼬梅杖渺无踪影冥浮乃今培堆悄地切偲球事启邑世道人情石郎神施炮收煞疏畅树倒猢孙散说穿四合私立嗣音挺执枉戮蜿蝘卧式镗牀闲口论闲话弦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