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金和白银。《明史·雒于仁传》:“竞彼鏐镣,錙銖必尽,公帑称盈,私家悬罄。”
“镠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1. 词义解析
该词由“镠”和“镣”组成,分别指代黄金和白银:
2. 文献出处
《明史·雒于仁传》曾用此词批判奢靡风气:“竞彼鏐镣,錙銖必尽,公帑称盈,私家悬罄。” 意为争夺金银,耗尽财富,导致国库虚盈而百姓贫困。
3. 使用场景
该词属生僻古语,现代极少使用,多见于历史文献或古典文学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比喻或象征意义。
《镠镣》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牢狱之锁。它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镠”和“镣”。拆分部首和笔画如下:
《镠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刑罚制度,用来指代囚犯所戴的镣铐或锁链。
在繁体字中,“镠镣”可以分别写作「鏐鐐」,其中「鏐」的部首为「金」,「鐐」的部首也是「金」,并且结构和简体字基本相同。
在古代的汉字书写中,「镠镣」这个词的写法也有一些变化。例如,可以写作「鐐鐐」、「繿繿」或「籠籠」。这些写法在结构上可能有所不同,但都指代同样的意思。
1. 罪犯被带上了镠镣,被押往监狱。
2. 那个时代,穷苦人家往往因为一点过错就会被长时间地镠镣。
组词:反镣子、铐镣、镣铐、镣铐声。
近义词:枷锁、手铐、脚镣、囚徒。
反义词:自由、解放、释放。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