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陈波儿的意思、陈波儿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陈波儿的解释

(1910-1951)戏剧、电影演员。广东汕头人。女。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从事左翼戏剧电影活动。1937年加入中国共6*6*党。1940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6年参加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兼艺术处处长、中国影协常委。主演影片有《桃李劫》、《生死同心》等。曾编导中国第一部木偶片《皇帝梦》。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陈波儿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陈波儿(1907-1951)是中国现代戏剧与电影艺术的先驱者,其名字在汉语语境中具有双重含义:一为历史人物专名,二为文化符号。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剧卷》记载,陈波儿本名陈舜华,福建闽侯人,早年投身左翼文艺运动,是我国首个专业性电影表演团体“电通影片公司”的核心成员。

从职业成就角度,她以编、导、演三位一体的复合型艺术家身份著称。其主演的《桃李劫》(1934年)被《中国电影百年史》列为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之作,塑造了具有抗争精神的女性形象。在戏剧领域,她参与组织的“上海业余剧人协会”推动了话剧艺术的大众化发展。

作为社会活动家,陈波儿在《新华日报》发表的《妇女与抗战》系列文章(1938-1940年)系统阐述了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后,她参与组建中央电影局,主导制定我国首个电影教育体系,该制度框架至今仍影响着中国电影人才培养模式。

网络扩展解释

陈波儿(1907/1910-1951)是中国近代著名戏剧与电影艺术家、人民电影事业先驱。以下是综合权威资料的详细解释:

一、人物背景

  1. 基本信息
    原名陈舜华、陈佐芬,广东潮安(今潮州市潮安区庵埠镇)人。其艺名“波儿”取自“布尔什维克”旧译“波儿塞维克”词头,表达革命志向。关于生年存在两种说法:北京电影学院官网记载为1907年,部分资料标注为1910年。

  2. 教育经历
    上海艺术大学肄业,后赴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0年)。

二、主要贡献

  1. 艺术成就

    • 主演《桃李劫》《生死同心》等经典影片,塑造爱国青年形象。
    • 编导中国首部木偶片《皇帝梦》。
    • 参与创建东北电影制片厂(1946年),奠定新中国电影工业基础。
  2. 组织与教育

    • 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领导左翼戏剧运动。
    • 建国后任文化部电影局艺委会副主任,推动人民电影教育发展。

三、历史地位

被公认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兼具演员、导演、组织者多重身份,其革命精神与艺术实践对20世纪中国文艺发展影响深远。


注:关于生年差异,建议参考权威机构档案资料进一步核实。

别人正在浏览...

凹镜北欧拨獭布草不利市彩鳌蚕作差科头谄祭吃花酒吃相畜妻养子慈佑麤犷当路君咄唶反政扶拔覆醢浮查国格过数横眉吐气华苹话声撝逊护视伽里略精博金块珠砾救兵击贼笏决疑壳郎猪灵鹤略多于卖祸密印牧令奶粉牛奶柹滂浩盘还强蛮诮恼蜻蝏穷稔权蝎衢鼓神儁食不下咽抒思邃邈坛墠通聘望头惋懑五心相近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