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泻,腹泻。《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
“泄下”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结合多个来源综合解释如下:
“泄下”指水泻或腹泻,属于中医或古代文献中描述病症的术语。例如《三国志》中提到士兵因暑热饮水导致“泄下流肿”,即因腹泻引发身体浮肿。
该词最早见于《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士卒疲劳,因暑饮水,泄下流肿,病者大半,死伤涂地。”此处“泄下”直接描述因环境恶劣引发的腹泻症状。
在部分现代用法中,“泄下”可能泛指液体向下流动或排放(如“泄洪”),但此含义并非主流,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泄下”的核心含义为腹泻,多用于医学或历史文献。若需进一步了解相关古籍案例或中医理论,可参考《三国志》原文或中医典籍。
泄下,拆分部首是氵和下,笔画为10画。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演变过程中的象形文字,代表着水从下方流出的形象。
在繁体字中,《泄下》的写法为「洩下」。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泄下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早期的泄下汉字写作「械」,意为水从植物的根部渗出。后来演变成「“十”字底加上“泄”字形”的汉字。“泄”从“巛”到“水”从植物的根部渗出的象形字,就是“下”,本义是水流,发展成了现今的意思。
以下是一些使用泄下的例句:
1. 这个水龙头一直泄下水。
2. 他无意间泄下了自己的秘密。
一些常用的组词有:泄露、泄气、泄愤、泄密等。
与泄下相关的近义词包括:流出、漏出、外泄等。
与泄下相反的词是:蓄水、积聚、储存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