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中蛀虫。《孔丛子·连丛子上》:“善矣人之进道,惟问其志。取必以渐,勤则得多。山霤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
“蝎虫”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xiē chóng,其核心含义指木中蛀虫。以下为详细解析:
本义
指寄生在木头中的蛀虫,常用来比喻事物被内部侵蚀破坏的现象。如《孔丛子·连丛子上》中记载:“山霤至柔,石为之穿;蝎虫至弱,木为之弊”,通过类比强调微小力量对坚固事物的破坏性。
构词与发音
以上解释综合了《孔丛子》、汉典及在线词典的释义(详见网页、、)。
蝎虫(xiē chóng)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蝎子和蜈蚣等节肢动物。也可以用来形容残暴凶猛的人。
蝎虫的部首是虫,总共由12个笔画组成。
蝎虫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见于《尔雅》。蝎字在金文中写作“蛇”加“老”,象形含义为蜈蚣。
蝎虫的繁体写法为「蠍蟲」。
在古时候,蝎字的写法有一些不同。有的写作「蟦」,有的写作「蟹」,都是根据字形上的类似特征来表示。
1.田中发现了一只身体呈红色的蝎虫。
2.这个人心狠手辣,真是一只蝎虫。
1.蝎虎:指的是蝎子和虎,形容凶猛可怕。
2.蝎蝎瀑布:指的是蝎子一样密密麻麻的瀑布。
1.蝎子
2.蜈蚣
无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