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手撑腰,挺突肚子。形容凶悍的样子。 清 大桥式羽 《雪岩外传》:“一个长干黑鬚六品顶戴的家人,在那里喝问,后面并站着几个扠腰凸肚的悍役,也装着威势,眼盯着自己的轿夫。”
“扠腰凸肚”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字面含义:双手叉腰,腹部前挺。其中“扠”读作“chā”,同“叉”,指手臂弯曲撑在腰部;“凸肚”指腹部向外突出,形成明显的身体姿态。
形容凶悍或傲慢:
这一姿势常用来表现人物的强势、凶悍或傲慢态度。例如清代小说《雪岩外传》中的描述:“一个长干黑鬚六品顶戴的家人……后面并站着几个扠腰凸肚的悍役”,生动描绘了凶恶的衙役形象。
体态特征:
也可指因久坐或体态发福导致的腰腹前凸的姿势,多见于中年或老年人。
不同文献中可能存在类似写法,如“叉腰凸肚”或“択腰凸肚”,但含义一致。
该成语通过肢体动作的描写,直观传递出人物的性格或状态,具有鲜明的形象感和表现力。使用时需结合语境,避免与单纯的体态描述混淆。
《扠腰凸肚》这个词源自于中国方言,主要流行于广东一带,是形容一个人因为过度饮食或生活习惯不健康而腰不直、腹部凸出的一种状态。
《扠腰凸肚》这个词由3个字组成,拆分成3个部首:手部、月部和肉部。共计26个笔画。
《扠腰凸肚》这个词是广东话中的俚语,广义上是指人的身材发福肚子变大,狭义上则特指腹部突出而腰部凹陷的形象。广东话中,"扠"字的意思是指动作用力的样子,"腰"指的是腰部,"凸"指的是膨胀、凸出,"肚"指的是腹部。
《扠腰凸肚》繁体字为「挌腰凸肚」,同样拆分成3个部首,保留了最初的意思。
古时候汉字写作「挌」而非「扠」,而「腰凸肚」则一直保持不变。这为了突出此词的象形特点,表达的意思仍旧一致。
他整天坐着不动,不懂得锻炼身体,现在越来越扠腰凸肚了。
组成《扠腰凸肚》这个词的3个字,各自都可以和其他字组合成不同的词语。例如:扠手、腰带、凸出、肚子。
与《扠腰凸肚》相似的词语有:赘肉满腹、腹围增大、发福。
与《扠腰凸肚》相对的词语有:苗条、纤腰、平坦腹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