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妇女的眉型之一。 明 杨慎 《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 令画工画十眉图。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小山眉是古代中国女性的一种眉型,具有以下特点:
一、定义与来源 小山眉最早记载于明代杨慎的《丹铅续录·十眉图》,源于唐代宫廷。据记载,唐明皇曾命画工绘制“十眉图”,其中第二种即为小山眉,又名“远山眉”。
二、形态特征 其形状短而弯曲,线条感鲜明,眉峰明显,形似连绵的小山或远山轮廓,给人以清秀利落之感。与秋波眉相比,小山眉更强调轮廓的立体感。
三、历史与流行 唐代为起源期,宋代仍有延续。宋代西蜀地区流行的十种画眉法中便包含小山眉,其他如垂珠眉、月棱眉等也属同类妆饰。
四、文学意象 该眉型常出现于诗词中,如温庭筠《菩萨蛮》的“小山重叠金明灭”,此处“小山”存在两种解读:一指眉型,二指屏风纹样。清代王士禛词中“慵画小山眉”则明确以之形容女子妆容。
五、文化意义 作为古代淑女青睐的眉型,小山眉反映了传统审美中对自然意象的化用,以及女性妆容与气质表达的关联。
小山眉是一个汉字词语,表示眉毛形状像小山一样。形容一个人的眉毛浓密且略带拱形。
小山眉的部首是山,拆分后可以得到小、山和眉三个部分。在简化字中,小山眉的总笔画为12。
小山眉的源自于古代汉字,并且在一些繁体字中也保留了这个词的使用。例如,「小」的繁体字形为「小」,「山」的繁体字形为「山」,「眉」的繁体字形为「眉」。
在古代,「小山眉」的字形稍有不同。它们的写法与现代有一定的差异,例如「小」常常写作「小」,「山」常常写作「山」,「眉」常常写作「眉」,但是细节部分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变化。
他稚嫩的脸上长着一对小山眉,很是可爱。
小山眉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例如:小山眉细腻、小山眉拢秀、小山眉高挑等。
小山眉的近义词包括:浓眉、弯眉、拱眉等,它们都形容眉毛形状浓密、有弧度。
小山眉的反义词是稀眉,形容眉毛稀疏、不浓密。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