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ight Cold]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1月5、6或7日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一月五、六或七日。《逸周书·时训》:“小寒之日雁北向,又五日鹊始巢,又五日雉始鴝。”《汉书·律历志下》:“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 吴伯箫 《“早”》:“小寒前后,桂花早已开过,兰花却还要迟些日子才开。”
(2).轻微的寒意。 元 萨都剌 《过嘉兴》诗:“ 吴 姬荡桨入城去,细雨小寒生緑沙。”
小寒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1月5日至7日之间,标志着冬季的第五个阶段,也是干支历中“子月”的结束和“丑月”的开始。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其含义:
“小寒”意为天气寒冷但尚未达到极致。其名称源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尽管称为“小寒”,但在我国北方地区,小寒的实际寒冷程度常超过大寒,故有“小寒胜大寒”的民谚。
古人将小寒分为三候:
小寒节气反映了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规律的精准观察。通过长期气象记录发现,小寒期间恰逢“三九天”(1月9-17日),地表蓄积热量消耗殆尽,导致全年最低温频现。现代气象数据显示,我国约60%地区在小寒期间达到气温最低值。
《小寒》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三个节气,一般出现在公历的1月5日或6日。它标志着我国北方气温进一步下降,天气逐渐寒冷。
《小寒》一词由两个部首组成: 拆分部首: - 小:小部首代表意义是“小”。它通常用于表示尺寸、数量或程度较小的事物。 - 寒:寒部首代表意义是“寒冷”。它通常用于与冷或寒冷相关的词语中。 笔画:《小寒》一词共有9个笔画。
《小寒》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耕社会。古人根据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和气候变化,将一年划分为24个节气,以便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小寒》的繁体字为「小寒」。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与现代有所不同。古时候「小寒」的写法为「小寒」。
1. 小寒过后,天气更加寒冷。 2. 这是小寒时节,要注意保暖。
小寒包括两个字,可以分别与其他字组成不同的词汇,例如: 1. 小雨:表示细小的雨水。 2. 小心:表示谨慎、小心翼翼。 3. 小说:指篇幅较短的故事创作形式。
与「小寒」意思相近的词汇有: 1. 小冬:表示寒冷的冬季。 2. 寒冷:指气温低、冷冽的状态。
与「小寒」意思相反的词汇有: 1. 大热:指气温高、炎热的状态。 2. 大暖:表示气温相对较高、温暖的状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