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名。 汉 置。主管均输,初属少府,后属大司农。一作“干官”。《汉书·百官公卿表上》:“治粟内史, 秦 官,掌穀货…… 武帝 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属官有太仓、均输、平準、都内、籍田五令丞,斡官、铁市两长丞。” 颜师古 注:“ 如淳 曰:‘斡音筦,或作干。斡,主也,主均输之事,所谓斡盐铁而榷酒酤也。’…… 如 説近是也。”
“斡官”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综合解析:
“斡官”是汉代设置的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为管理均输事务(即物资调配与税收征收),初期隶属于少府(掌管皇室财政的机构),后划归大司农(掌管国家财政的中央机构)。
部分现代解释(如成语释义)将“斡官”引申为官场中投机取巧、变换职位的行为,但这一用法较少见于传统文献,可能为后起的衍生义。
提示:若需考证历史细节,建议参考《汉书》原文或权威史学资料。
斡官是一个古老的汉字词语,常用于古代文献中,表示轮流担任官职的意思。
斡官的部首为方,总笔画数为20。
斡官一词最早见于《尔雅·释器》中,释义为"轮流担任官职"。斡官的意义也可以从字义来理解,"斡"意为"转动","官"则表示"官职",合起来即表示官职的轮流变动。
斡官在繁体中保留了原字形,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在古时候,斡官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差异,例如在篆书中,字形会稍有不同。
1. 在古代,朝廷中的大臣们经常斡官,以保证政务的稳定运行。
2. 斡官制度的出现使得各地官员的选拔更加公平合理。
斡官没有直接可以组成的词语。
近义词:轮调、轮令、官改。
反义词:定官、定例、终官。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