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寺院名。在 北京市 海淀区 西山 北部的 寿安山 南麓。建于 唐 贞观 年间,初名 兜率寺 ,先后更名 昭孝 、 洪庆 、 寿安 、 永安 等。 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后,改名 十方普觉寺 。因殿内有 元 代铜卧佛,俗称 卧佛寺 。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 北京 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卧佛寺》、 清 孙承泽 《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卧佛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但主要指向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卧佛寺是佛教寺庙的俗称,因寺内供奉卧佛(即释迦牟尼涅槃像)而得名。其正式名称多为“十方普觉寺”,但民间更习惯以“卧佛寺”称呼。
历史沿革
建筑与文物
成语中的比喻
民间俗语中,“卧佛寺”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规模庞大、超乎寻常,源于卧佛的巨大形象。
同名寺庙
卧佛寺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融合佛教艺术、历史与皇家文化,尤以“三绝”(古桧、铜佛、帝王御笔)闻名。现为北京西山著名景点,吸引众多游客与信众参拜。
如需了解具体寺庙的参观信息,可参考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官方来源。
《卧佛寺》是指一座供奉睡佛的寺庙,其中的“卧佛”意为寺庙内睡卧的佛陀之像。
《卧佛寺》的拆分部首为“尸”和“廾”,笔画数为15画。
《卧佛寺》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佛教的发展过程中,佛陀入灭后,为了纪念佛陀,人们开始在寺庙内供奉卧姿的佛陀像,形成了以卧佛为主题的寺庙。
《卧佛寺》的繁体字为「臥佛寺」。
古时候的“卧佛寺”可以写作“臥佛寺”,其中的“佛”字的写法有多种,如「兀」、「弗」等。
1. 他们去参拜了卧佛寺,感受到了宁静与慈悲。
2. 卧佛寺里供奉着一尊古老的卧佛,令人肃然起敬。
卧佛像、寺庙、睡佛、寺院、佛陀
卧佛庙、躺佛寺、卧佛殿
站佛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