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卧佛寺的意思、卧佛寺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卧佛寺的解释

寺院名。在 北京市 海淀区 西山 北部的 寿安山 南麓。建于 唐 贞观 年间,初名 兜率寺 ,先后更名 昭孝 、 洪庆 、 寿安 、 永安 等。 清 雍正 十二年重修后,改名 十方普觉寺 。因殿内有 元 代铜卧佛,俗称 卧佛寺 。卧佛铸造浑朴精致,体现了铸造技术和雕塑艺术的高度成就。解放后为 北京 重点保护古建文物之一。参阅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卧佛寺》、 清 孙承泽 《春明梦馀录》卷六六。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卧佛寺是汉语中由"卧""佛""寺"三字构成的专有名词组合,其释义可从词源学角度拆解分析:

  1. "卧"的本义为俯伏休息,《说文解字》释为"伏也",引申为躺卧姿态。《汉语大词典》记载该字在佛教语境中特指佛陀涅槃时的吉祥卧姿。
  2. "佛"为梵语"Buddha"音译简称,指觉悟者,汉语中自东汉起固定为对释迦牟尼的尊称。中国佛教协会官网释义中强调,该字承载着佛教文化核心内涵。
  3. "寺"原为古代官署名称,自白马寺建立后专指佛教修行场所。《中国古代建筑辞典》指出,该字在宗教语境中特指具有完整建制、供奉佛像的宗教建筑群。

作为整体概念,卧佛寺通常指供奉卧佛像的佛教寺院。以北京西山卧佛寺为例(敕造于唐贞观年间),其核心建筑供奉着长达5.3米的铜铸释迦牟尼涅槃像,完整呈现《大般涅槃经》记载的佛陀入灭场景。国家文物局官网记载,该造像工艺融合了盛唐铸造技术与犍陀罗艺术特征。

在佛教文化中,卧佛形象具有特殊象征意义。据《佛教造像量度经》所述,右胁而卧的姿态既象征佛陀完成教化使命的圆满,又暗示"常乐我净"的涅槃境界。此类寺院多成为信众参悟生死观的重要道场。

网络扩展解释

“卧佛寺”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含义,但主要指向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解释:

一、作为寺院的含义

  1. 基本定义
    卧佛寺是佛教寺庙的俗称,因寺内供奉卧佛(即释迦牟尼涅槃像)而得名。其正式名称多为“十方普觉寺”,但民间更习惯以“卧佛寺”称呼。

  2. 历史沿革

    • 唐代起源:始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初名“兜率寺”,由玄奘法师参与修建。
    • 元代扩建:元英宗时期冶铜铸造巨型卧佛(长5.3米,重54吨),并更名“昭孝寺”“洪庆寺”,奠定卧佛寺之称的普及基础。
    • 明清发展:清代雍正帝赐名“十方普觉寺”,乾隆帝扩建形成现存规模,寺内保留历代帝王题写的匾额、楹联。
  3. 建筑与文物

    • 布局:坐北朝南,由三组院落组成,核心建筑包括琉璃牌坊、天王殿、三世佛殿、卧佛殿等,融合唐、元、清三代建筑风格。
    • 卧佛特色:元代铜铸卧佛为北京现存最古、最大的铜卧佛,表现释迦牟尼涅槃场景,身后环立十二圆觉弟子像。

二、其他相关含义

  1. 成语中的比喻
    民间俗语中,“卧佛寺”被用来形容人或事物规模庞大、超乎寻常,源于卧佛的巨大形象。

  2. 同名寺庙

    • 山东阿掖山卧佛寺:始建于唐代之前,以千年银杏树和传说闻名。
    • 云南保山卧佛寺:以天然溶洞内的卧佛及五百罗汉雕塑著称,历史可追溯至南诏时期。

三、文化地位与保护

卧佛寺是北京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融合佛教艺术、历史与皇家文化,尤以“三绝”(古桧、铜佛、帝王御笔)闻名。现为北京西山著名景点,吸引众多游客与信众参拜。

如需了解具体寺庙的参观信息,可参考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等官方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边执超速车站串气当一日和尚撞一天钟单红刺邸音短榜钝汉放达不羁风虚風逸覆诵感忽干咎高泽光色海王星寒窑焕景伙友嘉耗剑头一吷坚执不从疾颠借徣街口积溜径尺觐见进力崛然骏马苛法狂蔽梁苑隋堤连裌利建李鵶儿命通南车挠屈旁溢钤匮乾浅青鬓让枣推梨人微望轻设极神心虱建草失心风守柔守兔朔易天都提高推轮捧毂忤恨先我着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