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穷的意思、危穷的详细解释
危穷的解释
危险困苦。《韩非子·五蠹》:“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
词语分解
- 危的解释 危 ē 不安全:危险。危殆。危言(a.故意说吓人的话;b.直言)。危难(刵 )。危如累(噄 )卵。 损害:危害。危及。 高的,陡的:危石。危樯。 使人惊奇的:危言耸听。 端正的,正直的:正襟危坐。“邦
- 穷的解释 穷 (窮) ó 缺乏财物:贫穷。穷苦。穷则思变。 处境恶劣:穷困。穷蹙。穷窘。穷当益坚(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穷而后工(旧时指文人处境穷困,诗就写得好)。 达到极点:穷目。穷形尽相。穷兵黩武。
专业解析
“危穷”是一个文言色彩较浓的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以从字源和权威辞书解释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核心释义
“危穷”意指危险困厄,处境艰难窘迫,濒临绝境。它强调的是一种同时面临外在危险(危) 和内在困顿匮乏(穷) 的极端不利状态。
- “危”:本义指高而陡峭,引申为不稳定、危险、危急。《说文解字》:“危,在高而惧也。” 这里强调处境不安全,有倾覆或伤害的风险。
- “穷”:本义指洞穴的尽头,引申为尽头、终极、困厄、不得志、贫困等。《说文解字》:“穷,极也。” 段玉裁注:“穷,引申为困也。” 这里强调境遇困顿,无路可走,物质或精神上极度匮乏。
二、权威辞书解释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对“危穷”的解释为“艰危险恶” 或“危险困厄”。该词典是当今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其释义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其解释直接点明了该词包含的“危险”与“困厄”双重含义。
- 《辞源》(商务印书馆):作为一部主要收录古汉语词汇和古代文化常识的大型辞书,《辞源》对“危穷”的释义与《汉语大词典》一致,亦为“艰危险恶”。这进一步印证了该词的核心意义。
-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该词典针对古汉语词汇,其解释为“危险困厄”,并常引古文例句佐证,如《楚辞·王逸<九思·逢尤>》:“念灵闺兮隩重深,愿竭节兮隔无由。望旧邦兮路逶随,忧心悄兮志勤劬。魂茕茕兮不遑寐,目眽眽兮寤终朝。” 王逸注:“言己望见故国,君道不通,心忧愁也。逶随,迂远也。言道路曲折,欲达不得,故忧心悄然而志劳劬也。躬耕力作,不得解已。” 此注虽未直接用“危穷”,但描绘的“道路曲折,欲达不得”、“躬耕力作,不得解已”正是“危穷”之境的具体表现,即困顿艰难、前途险阻。
三、用法与语境
“危穷”多用于描述国家、民族或个人在特定历史时期或事件中所处的极端艰难、濒临灭亡或崩溃的境地。它带有强烈的紧迫感和绝望感,常见于历史叙述或文学作品中刻画人物命运的悲怆时刻。例如:
- 描述国家面临强敌入侵、内忧外患:“当是时,国家危穷,社稷倾覆在即。”
- 形容个人遭遇重大变故、走投无路:“彼时家破人亡,身陷囹圄,真可谓危穷至极。”
四、近义词辨析
- 危殆:侧重于形势非常危险,有马上失败或灭亡的可能,强调紧迫性。
- 困穷:侧重于生活贫困或处境艰难,缺乏出路,强调物质的匮乏或境遇的窘迫。
- 危难:指危险和灾难,强调遭遇的是重大的祸患。
- 危穷:兼具“危”的危险性和“穷”的困顿性,是危险与困厄达到极致的综合状态,程度更深,常暗示濒临绝境。
总结
“危穷”是一个凝练而深刻的古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危险与困厄交织的极端艰难处境,常指濒临绝境的状态。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辞源》、《古代汉语词典》均以“艰危险恶”或“危险困厄”为其释义。理解该词需把握“危”(危险、危急)与“穷”(困顿、尽头)两字的深层含义及其结合所产生的强烈表达效果。
网络扩展解释
“危穷”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进行解释:
一、基本含义
“危穷”指危险困苦的状态,常用来形容人或群体处于极度贫困且处境危险的境况。例如《韩非子·五蠹》中提到:“民之政计,皆就安利,如辟危穷”,说明百姓为躲避危难困苦而趋利避害。
二、词语构成与详细解释
- 单字解析
- 组合意义
两字结合后,强调生活艰难与生存风险并存的极端状态,如“贫困潦倒且面临危机”。
三、使用场景
- 文学描述:多用于古文或书面语,表达对艰难处境的感慨,如“危穷之际,方显人心”。
- 现实语境:可形容经济困顿、生存环境恶劣等综合困境。
四、相关词汇
- 近义词:危困、贫危、困厄
- 反义词:安乐、富足、安稳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处,可参考《韩非子·五蠹》,或通过词典工具查阅完整释义。
别人正在浏览...
按甲休兵瓣香薄怯怯褓乳才节承望齿牙为猾垂没惮服得寸进尺钓藤遏抑繁巨蜂王戈革柜房鬼狱寒村横度浣帛化石妇活蹦活跳兼材戒持借券鸡冠酒糟鼻峻卓距违劳动法灵祜龙矩面受默察末将南西厢脑袋瓜轻比勤工助学清琴热駡戎工三檐伞色笔胜朝蛇势世风日下豕负涂式规赎买数奇送诗篇夙龄烫面天狼星铁心铁意同盟卧护橡子歇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