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常刑的意思、常刑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常刑的解释

一定的刑法。《书·费誓》:“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左传·庄公十四年》:“ 傅瑕 贰, 周 有常刑,既伏其罪矣。”《周礼·地官·大司徒》:“其有不正,则国有常刑。”《三国演义》第五回:“国有常刑,军有纪律,各宜遵守,勿得违犯。”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常刑”是古汉语中的法律术语,指固定或常规的刑罚制度。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分解 “常”意为固定不变、常规,“刑”指刑罚措施,组合后表示经立法确认的常规性刑事处罚。该词常见于先秦典籍,如《尚书·费誓》记载:“窃马牛,诱臣妾,汝则有常刑”,此处特指对盗窃行为的法定刑罚。

二、法律属性 在古代司法体系中,常刑区别于临时性惩罚措施,具有三个特征:

  1. 法典明文规定(如《吕刑》中的五刑制度)
  2. 量刑标准统一化
  3. 适用于同类犯罪行为的普遍性

三、历史沿革 西周时期形成的“常刑”制度,经《周礼·秋官》系统化,至《唐律疏议》发展出更精细的刑罚体系,形成古代中国“律令格式”的法律框架基础。

四、现代转义 在当代汉语中,该词多用于历史文献研究或成语引用,如“常刑不赦”等固定表达,仍保留其“法定刑罚”的核心语义。

网络扩展解释

“常刑”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指固定或常规的刑法,即社会或军队中长期奉行的法律规范,用于维护秩序。核心由“常”(常规、固定)和“刑”(刑法)组成,强调法律条文的稳定性。

二、详细解释

  1. 法律性质
    常刑并非临时性措施,而是国家或组织明文规定的刑罚制度。例如《周礼》提到“国有常刑”,表明其作为社会治理的固定手段。
  2. 应用场景
    多用于规范重大社会行为或军事纪律,如《书·费誓》中规定盗窃牛马、诱拐奴仆将“有常刑”;《三国演义》亦强调“军有纪律,国有常刑”。

三、文献出处

四、补充说明

部分解释(如)提到“常刑”含“频繁使用刑法”之意,但更权威来源(如汉典)侧重其“固定性”。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词义侧重。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刑法体系,可查阅《周礼》或《尚书》相关章节。

别人正在浏览...

阿结傲性悲歌易水鳖闷璧门博引车帘趁浪逐波赐奠點觸独居抚养海熊含笑话差鸡蛋清结讬旧章觉皇举人考刺狂风骤雨库仑定律寥天灵琛龙鳞座龙腾鹿卢剑陆落罗曼谛克旅寓漫指面红面緑瞑弓弥陀木栅灊庐钳桎轻镳侵欲赛船商赐哨遍胜游誓惩石岛失民适然衰葸太平御览抬贴棠榦天赐良机调谐铁浮屠翔驎乡庄綫形小康水平心荡神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