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糊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
“忘昏”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种主要含义:
完全失去记忆
由“忘”(忘记)和“昏”(昏迷、丧失意识)组合而成,形容人彻底遗忘自我或事件的状态。例如《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在楚汉战争中曾短暂失忆,甚至询问旁人“我是谁?”。此含义多用于描述极端情况下的记忆丧失,或比喻忘记重要事物。
糊涂、意识不清
在元曲等文学作品中,“忘昏”也指头脑混乱、不明事理。如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提到“忒现新,忒忘昏”,即批评对方糊涂、不辨是非。这一用法更偏向日常语境中的“昏聩”之义。
补充说明
不同语境下含义侧重不同,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忘昏是一个汉字词组,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忘是拆分部首,由心旁和亡部组成,表示遗忘、忘记的意思;昏是拆分部首,由日部和分部组成,表示暗淡、昏暗的意思。忘昏的意思是遗忘思维昏暗,指人在某种情况下失去了记忆,使思维变得昏暗、迷茫不清。
忘昏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千字文》,该文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启蒙读物,其中“愚昧”和“忘昏”并列,用以形容人的思维迟钝、无知愚昧。
在繁体字中,忘昏的写法和简体字大致相似,只是字形稍有变化。
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忘”字的写法是以“心”字的旁边加上一个“罔”字,表示心中没有任何内容,引申为遗忘;“昏”字的写法是以“日”字的上边加上一个“分”字,表示夜晚昏暗。
以下是一些关于忘昏的例句:
与忘昏相关的组词有忘记、忧心忡忡等;与忘昏近义的词语有失忆、健忘等;与忘昏反义的词语有记忆力好、透彻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