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石制的水槽。《三国志·魏志·华佗传》“ 成 病竟发,无药可服,以至於死” 裴松之 注引 晋 常璩 《华佗别传》:“有妇人长病经年,冬十一月中, 佗 令坐石槽中,平旦用寒水汲灌,云当满百。”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景乐寺》:“ 义井里 北门外有丛树数株,枝条繁茂。下有甘井一所,石槽铁罐,供给行人,饮水庇廕,多有憩者。”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景》:“今舟中女校书度曲,动輒乱拨石槽,以倚和其韵,虽有巧者时变新声,究不足与言乐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丽品》:“有无名子赠 福来 云:‘石槽一曲奏新声,弹向江天月正明。泪湿青衫缘底事,儿家前岁学初成。’”参阅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
(2).琵琶上架弦用的石格子。亦借指琵琶。
“石槽”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并结合历史用途和现代应用进行扩展说明:
石制容器
指用石头凿刻或制作而成的凹形水槽,常见于古代生活场景。根据《三国志》注引记载,石槽可用于医疗(如华佗让病人坐石槽中用寒水灌治)或公共设施(如寺庙旁供行人饮水的石槽)。古代多用于农业灌溉、牲畜饮水及家庭储水。
琵琶部件
指琵琶上用于固定琴弦的石制格子,后借代指琵琶本身。此用法多见于古籍描述,如《华佗别传》等文献中提及。
延伸应用
总结来看,“石槽”既指实用性的石器,也承载文化象征意义。以上信息综合了词典释义、历史记载及现代用途,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三国志》等古籍原文。
《石槽》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指由石头雕刻或打磨而成的槽状物,用来盛放水、食物等物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该字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石槽》的部首是“石”,表示与石头相关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6画。
《石槽》这个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但可以推测它起源于古代人们使用石头制作容器的需求。
《石槽》的繁体字是「石槽」,形状上基本与简体字相同,只是筆劃略有差异。
在古时候,「石槽」这个词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上对应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简体字,只是字形可能略有差异。
1. 这座庭院里有一口古老的石槽,每天都会有清澈的泉水从中流出。
2. 厨房里放置着几个石槽,用来洗菜和盛放食材。
石槽研磨、石槽工艺、石槽雕刻、石槽保护
石槽的近义词有:石钵、石盆、石碗
石槽的反义词无法确定,因为它没有明确的相反概念。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