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散发积压的财物。《晋书·食货志》:“古人权量国用,取赢散滞,有轻重平糴之法。”
指遗留下来的零散之物。 汉 荀悦 《申鉴·时事》:“ 秦 之灭学也,书藏於屋壁,义絶於朝野,逮至 汉 兴,收摭散滞,固已无全学矣。”
“散滞”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建议结合具体古籍例句理解该词,避免混淆古今用法差异。
散滞是一个多音字词,具有多个意思。
1. 散滞可以表示物体分散不聚集或松散疏散。
2. 散滞也可以形容人的思路或言谈紊乱、不连贯。
3. 在医学术语中,散滞指的是人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或气血运行受阻。
散滞的部首分别是散和滞。散的部首是⺶(木字旁),滞的部首是⺡(水字旁)。
散的总笔画数为12画,滞的总笔画数为13画。
散的本义是稀疏、分离。滞的本义是停顿、不畅通。
该词来源于古代汉语,最早的写法是「散」指明多个物体分散开来,「滞」指液体不流动。
在繁体字中,散的繁体写法为「散」,滞的繁体写法为「滯」。
在古代,散滞的写法稍有不同。散的古代写法为「率」,滞的古代写法为「斯」。散指分离、分散开来,滞指停滞、不畅通。
1. 城市的人流散滞,很少有拥堵的情况。
2. 他的思维方式散滞,逻辑不够清晰。
3. 新陈代谢不畅可以导致气血散滞。
散心、散步、散文、滞留、滞销、滞纳。
散乱、零落、凌乱、松散。
集中、聚拢、紧凑、畅通。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