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复斯言”是一个汉语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词义解析
二、出处与典故
源自《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朱熹注释中提到,《诗经·大雅·抑》有“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的句子,南容(孔子弟子)每日反复诵读此句,以此警示自己谨言慎行。
三、用法与示例
四、结构与发音
五、近义与反义
该成语通过“反复诵读”的动作,传递对言语的慎重态度,常用于劝诫他人重视言论的严谨性。
《三复斯言》是一本中国古代文献的著作,其含义是“这个论述言辞反复三次”,类似于现代汉语中“再三说明”的概念。
《三复斯言》这个词可以拆分成三个部首和八个笔画。其中,“三”字的部首是“一”,笔画数为一;“复”字的部首是“夂”,笔画数为四;“言”字的部首是“讠”,笔画数为五。
《三复斯言》最早出自于《庄子》文中,其中提到了孟子的言论,“三复斯言”为孟子的论述做了一种特殊的表述。
《三复斯言》的繁体字为「三複斯言」。
在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并不完全与现代一致。根据古籍《康熙字典》中的记载,汉字“三”字的古写为“㔾”,“复”字的古写为“憎”,“言”字的古写为“訁”。
这里是一个使用《三复斯言》的例句:“他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三复斯言,以确保别人明白他的观点。”
与《三复斯言》相关的组词有:三言两语、三番五次、复述、斯言、言之有理等。
与《三复斯言》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再三叮咛、再三说明、再三强调。
与《三复斯言》意思相反的词语有:一语成谶、毫不犹豫、言之不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