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科举考试时阅卷官进入试院履职谓之“入帘”。其在考试期间不得外出。《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鲜于同 为八月初七日看了 蒯公 入帘,自谓遇合十有八6*九。”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科场一·考官争席》:“﹝ 李东阳 ﹞为太常少卿时,典 弘治 癸丑会试,时 耿文恪 岳 以礼部尚书知贡举,初入帘大宴,与争席,有违言。”
(2).指担任科举阅卷官。 清 李渔 《怜香伴·帘阻》:“如今会场伊邇,若论资俸,下官也该入帘。”《儒林外史》第六回:“因 汤父母 前次入帘,都取中了些‘陈猫古老鼠’的文章,不入时目,所以这次不曾来聘。” 清 恽敬 《与邓过庭》:“今年秋闈, 敬 不料能整齐如此,方悔前之力辞入帘为过于避事。”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入帘汉语 快速查询。
“入帘”一词的含义主要与古代科举制度相关,同时也在文学中有引申用法。以下是详细解释:
科举制度中的核心含义
文学中的扩展用法
历史文献例证
提示:若需查看具体古籍原文或完整例句,可参考《警世通言》《儒林外史》等文献来源。
入帘是一个成语,意为走进帘幕之中。也可以引申为深入其中、参与其中的意思。
入帘的部首是左边的入字,笔画数为四画。
入帘最早见于《汉书·杨胡传》,形容杨朱才情卓越。后来用于指深入其中、参与其中的意思。
入帘的繁体字为「入簾」。
古时的入帘写法是「入斿」。
1. 他有机会入帘,亲身体验演戏的乐趣。
2. 这个团队只有当你真正入帘后,你才能了解。
入室、入幕、入堂、入画、入世
参与、深入、融入、参加
离开、退出、远离、脱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