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详细论述。 晋 葛洪 《抱朴子·省烦》:“至於 墨子 之论,不能非也,但其张刑网,开涂径,浹人事,备王道,不能曲述耳。”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类聚有贯,故不曲述。”
“曲述”一词的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和文献来源进行解析,主要存在两种解释方向:
1. 现代语境下的含义(贬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曲述”指故意歪曲事实或观点真实含义的陈述方式,常用于欺骗或误导他人。例如在辩论或新闻报道中,通过选择性呈现信息、断章取义等手段达到特定目的。
2. 古代文献中的含义(中性) 晋代葛洪《抱朴子·省烦》和南朝刘勰《文心雕龙》中出现的“曲述”,意为详细论述或深入阐释,强调对事物进行周密完整的说明。如刘勰所言“类聚有贯,故不曲述”,指分类归纳后无需再赘述细节。
使用注意
建议在具体应用中根据文本年代和语境选择合适释义,避免古今词义混淆。
曲述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以曲折的方式叙述,用不直接、间接地表达来描述事物。它常常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形容描写有趣、富有情感或者阐述复杂观点的叙述手法。
曲述的拆分部首为曰(日字旁),总共包含13个笔画。
曲述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汉书·贾谊传》一文中。它由“曲”和“述”两个字组合而成。
曲述的繁体字为「曲述」,与简体字写法相同。
在古代,「曲述」一词的写法与现在基本相同,由曲(见于《说文解字》)和述(见于《说文解字》)两个字组合而成。
1. 他以曲述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引得全场掌声雷动。
2. 这篇文章以曲述的手法展现出作者复杂的内心世界。
1. 曲意(用曲折的方式表达情意)
2. 曲解(以自己的理解方式叙述,可能与原意相悖)
3. 曲径(弯曲的小路)
1. 缠绵
2. 曲折
3. 旋律
1. 直述
2. 明示
3. 简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