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失漓薄。 宋 范仲淹 《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逮夫王道缺漓,坐饰话言,六代之风,亡实而落,君子弗观也。”
“缺漓”是一个较为生僻的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基本含义
指“缺失漓薄”,即事物因缺损而变得淡薄、不纯粹。其中:
语境延伸
多用于描述社会风气或道德准则的衰败,如范仲淹在《宋故乾州刺史张公神道碑》中提到“王道缺漓”,暗指政治伦理的缺失导致社会风气虚浮。
“缺漓”是古汉语中一个具有批判性的词汇,常用于形容道德、文化等抽象概念的衰微。如需深入理解,建议参考范仲淹原文及古代伦理类文献。
缺漓(quē lí)是一个汉语词语,表示缺少,不完整的意思。
缺漓的拆分部首是缺(que)和漓(li),分别有4、14笔。
缺漓这个词的来源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从古代《诗经·秦风·小戎》中的一句诗中引申而来:“他日并州胡,缺漓不足辞”。另一种解释是从古代文学作品《东京梦华录》中的一则古文中引用。这两种解释都有明显的负面意义,形容不完整或缺失的情况。
缺漓的繁体字是缺漏。
古代写作缺漓的汉字形状与现代略有不同,但基本保持了部首和笔画的形态。
1. 他的画作虽然形象生动,但总感觉有些缺漓。
2. 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太过简略,缺漓不全。
3. 由于时间紧迫,工程施工中有一些工作被缺漓地完成。
缺心眼、缺乏、漏洞
不完整、残缺、不全、有遗漏
完整、齐全、无缺、无漏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