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凉的屋室。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醴泉涌於清室,通川过於中庭。”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温房则冬服絺綌,清室则中夏含霜。”
(2).请罪的住所,狱室。 汉 贾谊 《新书·阶级》:“闻遣訶则白冠氂缨,盘水加剑,造清室而请其罪尔。”《史记·袁盎晁错列传》:“及 絳侯 免相之国,国人上书告以为反,徵繫清室。” 裴駰 集解:“《汉书》作‘请室’。 应劭 曰:‘请室,请罪之室,若今钟下也。’ 如淳 曰:‘请室,狱也,若古刑於甸师氏也。’”
(3).清查宫室,警戒安全。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王者至尊,出入有常,警蹕而行,清室而止。”
(4).斋戒的屋舍。 北周 庾信 《周宗庙歌》之九:“清室桂冯冯,齐房芝詡詡。”
(5).指 清 廷。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一》:“吾为 清 室大员,当効死不能移也。”
“清室”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语境。以下是其主要义项及来源分析:
指通风凉爽的房屋,常见于古代文学作品中。
例: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提到“醴泉涌於清室”,三国曹植《七启》中也有“清室则中夏含霜”的描述。
古代特指官员请罪或关押的场所,类似监狱。
例:贾谊《新书·阶级》记载“造清室而请其罪”,《史记·袁盎晁错列传》中亦有“徵繫清室”的用法。
指古代帝王出行前对宫室进行安全检查的流程。
例:晋代袁宏《后汉纪·桓帝纪》描述“清室而止”,即帝王抵达某处前需确保宫室安全。
用于祭祀或重大仪式前斋戒净身的专用房屋。
来源:多部文献提及此义项,但未明确引用具体典籍。
特指1644-1911年间的清朝政府机构,属历史专称。
例:部分文献以“清室”代指清朝统治阶层。
“清室”含义多样,需结合上下文判断。其核心关联“洁净”“肃清”之意,引申出凉爽、请罪、安全检查等场景,后期亦成为清朝的代称。若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上林赋》《新书》等原典。
清室是一个成语,意思是清理室内或关闭室门。它由两个汉字组成,清和室。
清的部首是清字头,它的笔画数为10。它的拆分部首和笔画分别为⺲(三画)和 1。室的部首是宀(3画)。
成语“清室”来源于古代,它最初是指封建朝廷在紧急情况下关闭宫门,清除内外活动,以维护安全和秩序。后来逐渐泛指清理室内,使室内清净整洁。
在繁体字中,“清室”依然保持相同的写法,没有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写法中,“清室”也没有变化。古代的写法一般没有繁体字的变化。
一些例句如下:
组词:整室、室内、室外、室内设计
近义词:整理、清扫、打扫
反义词:脏乱、杂乱、不整洁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