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容声音清越洪亮。 唐 皮日休 《移成均博士书》:“士有业高训深,必詘礼以延之,越爵以贵之,俾庠声序音,玲瓏於珩珮,鏘訇於金石,此圣人之至治也。”
“锵訇”是一个汉语词汇,读作qiāng hōng,主要用于形容声音的清越洪亮 或宏亮有力。以下是详细解释:
声音特质
指金属、玉石等器物撞击时发出的清脆洪亮声,也可形容乐器、武器碰撞的激昂声响(如钟磬、刀剑等)。
例如:唐代皮日休在《移成均博士书》中描述“鏘訇於金石”,即用金石之声比喻圣人之治的庄严清越。
延伸用法
可比喻人的声音、行动或气势的雄浑有力,如“锵訇有力的演讲”。
“锵”(qiāng)
拟声词,多指金属、玉石撞击声,如“锣鼓锵锵”。单独使用时也形容凤凰鸣叫(如《左传》中的“和鸣锵锵”)。
“訇”(hōng)
拟声词,表示大声或巨响,如“訇然”“訇的一声”。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用法,可参考唐代文学作品或权威词典(如《汉典》)。
《锵訇》是一个有趣的词语,它的意思是指金属撞击或物体发出的清脆声音。一般来说,它用来形容铁器或刀剑相撞时所产生的声音。
《锵訇》的拆分部首是钅(金的变体),表示与金属相关的意思。它的拆分笔画是17画。
《锵訇》这个词源自古代汉语,是由“锵”和“訇”两个字组合而成。
《锵》在繁体中是「鏘」,它表示金铁物品碰撞时所发出的声音。
《訇》在繁体中是「訇」,它表示物体相撞的声音或爆裂的声音。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可以将《锵訇》分别写作「鏘訇」或「锵訇」。
1. 战场上,刀剑碰撞发出了一连串的锵訇声。
2. 锵訇声吓得小狗吓得尾巴夹得紧紧的。
锵剑、锵玉、锵金、鏘鸣、锵锵有声等。
近义词:悦耳声、悦耳音、清脆声。
反义词:低沉声、嘈杂声、刺耳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