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晒衣服。 唐 储光羲 《樵父词》:“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 清 沉佺期 《七夕曝衣篇》:“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綵女提玉箱。”按,旧时有七月七日曝衣之俗。
“曝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文化背景可综合解释如下:
“曝衣”指晒衣服,其中“曝”读作pù,意为“晒”或“在阳光下晾晒”。该词常见于古代诗文,例如唐代储光羲《樵父词》中“清涧日濯足,乔木时曝衣”,描述樵夫在溪边晾晒衣物的场景。
古代有七月七日(七夕)曝衣的习俗,这一传统在清代沈佺期《七夕曝衣篇》中有所体现:“曝衣何许曛半黄,宫中彩女提玉箱”。七夕时,人们通过曝衣、晒书等活动祈福,并与祭拜牛郎织女等仪式结合。
“曝衣”既是一个描述日常行为的词汇,也承载了古代节俗文化。如需进一步了解七夕习俗或相关诗文,可参考来源网页。
曝衣是一个多义词,可以指日晒衣物、曝光某人的丑事或者借指贫穷。具体含义要根据上下文进行理解。
曝的部首是日字旁,笔画数为11;衣的部首是衣字旁,笔画数为6。
曝衣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至《周易·系辞上》:“岁衣服,曝曜其上,穿以鲔鲤。” 繁体字为曝衣。
古时候曝衣的汉字写法为曝衣。
1. 她在阳光下曝衣,以便更快地晾干。
2. 这位明星的丑事被媒体曝衣了。
3. 他家境贫穷,经常陷入曝衣之境。
曝晒、曝光、曝气等
晾晒、晒衣、太阳浴
遮掩、隐瞒、隐晦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