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布置,指挥。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战武牢》:“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
“铺施”一词存在两种不同读音和含义的释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区分:
一、读音为pù shī(铺四声)
释义:指布置、指挥,常见于古代文献。
出处:唐代柳宗元《唐铙歌鼓吹曲·战武牢》:“王谋内定,申掌握;铺施芟夷,二主缚。”描述军事谋略的部署和掌控。
使用场景:多用于历史文献或诗词解析,表示战略布局或事务安排。
二、读音为pū shī(铺一声)
释义:指广泛施舍、慷慨助人。
使用场景:强调对他人困难的无私援助,如“铺施善行”。
注意:两种释义的权威来源存在差异。第一种(布置、指挥)在多个高权威性网页中被引用(如-4),并明确标注出自唐代文献;第二种(施舍)仅出现于部分词典类网页(如),可能与古汉语中多音多义现象相关。建议结合上下文语境判断具体含义。
“铺施”是一个汉字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作为名词时,它指的是对人或物的慷慨的赠予和馈赠。作为动词时,它意味着慷慨地给予和赠送。
“铺施”字由两个部首组成,左边是“钅”(金字旁),右边是“斯”(斗字旁)。它总共有12个笔画。
“铺施”一词最初来源于《论语·子路》中的一句话:“溢不滴,盖有聚也,君子影响以铺施。”后来,这个词逐渐被用于形容慷慨赠予和施舍的行为。
繁体字的“铺施”写法为「鋪施」。
在古代汉字中,铺施的写法有些不同。例如,清代康熙字典中的写法为“pu施”,字体有一些变体。
1. 他以铺施的精神,帮助了很多有需要的人。
2. 这个慈善机构每年都会铺施寒冷地区的穷人,送去温暖的被褥和食物。
慷慨铺施、大方铺施、豪爽铺施。
慷慨赠予、慷慨解囊、大方施舍。
小气吝啬、吝啬鬼。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