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笑。《世说新语·赏誉下》“ 卞望之 之峯距” 刘孝标 注引 晋 邓粲 《晋纪》:“初, 咸和 中,贵游子弟能谈嘲者,慕 王平子 、 谢幼舆 等为达。”
“谈嘲”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含义和用法如下:
该词最早见于晋代邓粲《晋纪》的记载(见《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描述东晋咸和年间(326-334年)的贵族子弟模仿名士王平子、谢幼舆等人,以“谈嘲”为风雅之举。
该词属于古汉语用法,现代中文中较少单独使用,更多见于文学或历史研究场景。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选用“谈笑”“调侃”等更通用的词汇。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世说新语》相关注释(来源:汉典)。
谈嘲是指戏谑、嘲笑、取笑的意思。它可以用来形容人在言语或行为上对他人进行讽刺或嘲弄。
谈嘲这个词可以拆分成谈 (tán) 和嘲 (cháo) 两个字。其中,谈字的部首是言,嘲字的部首是口。谈字的笔画数为7画,嘲字的笔画数为14画。
谈嘲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经典《论语》中的一句话:“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谈笑之间,若以亡国,闭于无敌。” 在这句话中,“谈笑之间,若以亡国”表示轻松谈笑中言之有物,表示被嘲笑的人对某一问题明显无所作为。后来,这句话中的“谈笑”逐渐演化为“谈嘲”,成为表示嘲笑、讥讽的形容词。
在繁体字中,谈嘲分别写作「談嘲」。
根据古代汉字的写法,谈字的旧字形为「譚」,嘲字的旧字形为「報」。旧字形通常是指过去汉字形状或设计的变化。
他总是谈嘲别人的缺点,让人感到非常不舒服。
- 嘲笑: 表示嘲弄或讽刺,含有轻视或贬低的意味。
- 嘲讽: 强调言辞或行为中的讥笑、戏弄,有时用以表达对某种错误或荒谬行为的不满。
- 讽刺: 借用夸张、嘲弄等手法,通过文字或言辞暴露出某种问题或者对某人进行嘲弄。
- 揶揄: 以轻蔑、讥笑的态度对待某人,一方面表现自己的嘲讽,另一方面让其他人也对这种态度表示赞同。
- 赞美: 对某人或某物表示赞许和肯定,与嘲笑相对。
- 鼓励: 用积极、支持的方式推动某人行动,与嘲弄相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