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高耸秀丽。 唐 孟郊 《立德新居》诗之七:“都城多耸秀,爱此高县居。” 宋 欧阳修 《丛翠亭记》:“从城中因高以望之,众山靡迤,或见或否,惟 嵩 最远,最独出,其崭巖耸秀,拔立诸峯上,而不可掩蔽。”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黟县山水记》:“又北行为 画工尖 ,耸秀似刻画者。”
(2).指人的风姿高雅俊秀。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回仙》:“ 滕宗亮 謫守 巴陵郡 ,有 华州 回道士 上謁,风骨耸秀,神宇清迈。” 明 高攀龙 《山西布政使中嵩王公行状》:“生而耸秀,神采英特。”
“耸秀”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以下两层含义:
基本释义
“耸”指高起、突起,“秀”表示美好、杰出,组合后形容事物既高耸又优美,常用于描绘山峰、建筑等景观。例如:
典型用法
如“山峰耸秀”“耸秀的楼阁”,强调视觉上的高峻与美感()。
人物气质
用于赞美人的外貌或气质出众。例如:
文学表达
该用法在诗词中较为常见,如宋代楼钥诗句“四明耸秀一溪流”,借山水喻人,暗含对才俊的赞美。
“耸秀”既可描绘自然景观的高耸优美(如山峰、建筑),也可形容人物的出众风姿。其含义在古典文献中均有丰富例证,体现了汉语词汇的凝练与意境美。
《耸秀》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某物高耸、突出、挺拔并且具有美感。它通常用来形容山峰、建筑物、植物等具有高大、优美姿态的事物。
《耸秀》这个词由“耳”和“秋”两个部首组成。其中,“耳”是部首,表明该字词与听觉相关;“秋”则是组词部首,表示它与秋季或秋天有关。这个词一共由11画组成。
《耸秀》一词的来源比较难以考证,它可能是古代文人创造的词语。耸秀的形容词是“耸秀的”,这可以追溯到古汉语中对形容词进行形容的方式。
《耸秀》在繁体字中的写法和简体字相同。
由于《耸秀》属于创意词汇,它在古代汉字中没有特定的写法。
1. 那座山峰高耸入云,真是一座耸秀的奇观。
2. 这幢建筑物的设计非常独特,外观耸秀迷人。
耸立、耸肩、高耸、矗立、挺拔
挺拔、高耸、俊秀、巍峨、雄姿
低矮、平凡、普通、平坦、平庸
【别人正在浏览】